五臺山為什么因為尊勝寺石經幢而聞名于世呢
發布時間:2014-09-29 00:00:12 閱讀:6931
五臺山為什么因為尊勝寺石經幢而聞名于世呢
五臺山尊勝寺因寺內存有兩座石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石經幢而聞名于世。尊勝寺位于五臺山南面虒陽嶺畔。昔日,這里佳木蔥蔥,景物殊勝,是善男信女朝臺禮圣必經之路,被稱為“五峰咽喉”。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是傳至五臺山最早的密藏。是密宗在五臺山佛教發展的重要經典之一。此《經》能凈除一切惡道,能凈除一切生死苦惱,又能凈除諸地獄、閻羅五界、畜生之苦,又破一切地獄,能回向善道。若有人聞聽此《經》,先世所造一切惡業,皆悉消滅。若人老將壽終,須臾憶念此經,能增益壽命。若人能須臾讀誦此經,此人所有一切地獄畜生閻羅王界餓鬼之苦,破壞消滅,無有遺余。一切佛菩薩所住之處,無有障礙,隨意趣入。若有人能書寫流通,受持誦讀,聽聞供養,一切惡道,皆得清凈,一切地獄苦惱,皆悉消滅。若有人能書寫此經,安高幢上,或安高山上,或安高樓上,乃至安高塔上,諸眾生所有罪業,應墜惡道之苦,皆悉不受。此眾生為一切諸佛所授記,皆得不退轉,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能于四街五道造塔安陀羅尼,并合掌恭敬,旋繞行道,飯依禮拜,彼人就是大菩薩,是佛子,持法棟梁。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因能止惡勸善,凈化人心,所以歷來受到封建統治階級和佛教界的重視。各地認真持誦,書寫印刷,雕刻經幢,廣泛流通。經調查,五臺山現有石經幢十幾處,其分布在:
佛光寺內有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唐乾符四年(877)鐫刻的兩座石經幢。
尊勝寺內有宋天圣四年(102、民國二十年(1931)鐫刻的兩座石雕經幢。
普壽寺內有金泰和二年(1202)建的恩公唯識鈔主功德石幢一座???ldquo;故恩公唯識鈔主功德幢……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泰和二年歲在壬戌七月戊申初二日門人吉立……”等語。
七佛寺外有宋元豐六年(1083)刻的經幢一座。幢身刊刻“段故僧首琴功德之幢……宋元豐六年八月甲戌朔十一月翼時建。”又有宋元豐三祀庚申年壬午月甲申日建的石經幢一座。幢身刊刻:“段故僧正凈悟大師功德幢……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等語。顯通寺內有金天眷三年(1140)八月二十五日立的悟本大師口修之塔,刊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繁峙縣巖頭村東北五里的維屏山秘密寺前山坡有金大定十八年(1178)建的經幢一座???ldquo;宣秘之塔……佛頂尊勝陀羅尼咒……大定十七年七月二十日枷跌而化……大定十八年潤口月四日立石”等語。又有金皇統年間石幢,在寺前山坡路旁,為八角佛頂尊勝陀羅尼真言石幢???“……皇統七年七月乃持……預修.一’等字。
上述這些經幢,一般為八角棱柱,高三四米,上覆以蓋,下置臺座。周身刻陀羅尼經。唯有尊勝寺經幢歷史久,幢身高,造型好,為五臺山石經幢之最。下面這個鏈接是介紹寺院經幢_開元寺石雕經幢。
歷史上尊勝寺修建了三座石經幢。第一座寺院經幢是唐代經幢。建于唐永淳年間(682-683)。唐開成五年(840),日本天臺宗第三代座主圓仁入唐求法,于四月二十六日抵達五臺山東門龍泉普通院,開始了他在五臺山朝臺禮圣、訪師求法的活動。于七月六日離開五臺山,到五臺山南門履陽嶺文殊大圣顯化處,見有寶幢。幢上鐫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及唐定覺寺沙門志靜寫的序。這座經幢,是五臺山最早的經幢,可惜它早已毀壞,蹤跡無存。只留下《波利入金剛窟》的動人傳說故事。
第二座經幢,是宋代石雕經幢。宋天圣四年,演教大師在履陽嶺修建真容院。仿照唐代經幢,重刻了一座經幢?,F在這座經幢,依然屹立在尊勝寺的祖師殿院內。該經幢高約8米,幢身石基座為兩層,下層八角八面,雕覆蓮,束腰雕石雕獅子頭。上層圓形,雕仰蓮。幢身為三節,八角八面,每節之間由一層仰蓮座相隔。第一節幢身較長,正面額頭刻“佛頂尊勝陀羅尼之幢”。幢身刻“再建虒陽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之序”和《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由真容院表白講《法華經》明慧大師賜紫沙門廣口述,真容院賜紫沙門圖起書。第二節幢身刻《佛頂尊勝陀羅尼咒》。這兩節幢身因石質風化,字跡不清,難以辨認。仔細觀看,內有“宋大中祥符二年正月”等字??紤]這座經幢的建造時間要早于天圣四年。第三節幢身較短,四面各刻一尊石雕佛像。頂上承仰蓮座,安葫蘆寶珠。整個石經幢,雕刻精細,造型美觀,是一件近千年的曠世孤品。
第三座經幢,是民國二十年(1931)再修尊勝寺,由藏峰巖公老和尚與周光榮居士敬立的。該經幢與宋代經幢,體量、造型基本一樣。只是這座石雕經幢是密檐式建筑,節與節之間,飛檐上翻,翼角翹起,玲瓏秀麗,氣勢軒昂。第一節幢身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及序。序仍是唐定覺寺沙門志靜寫的序,第二節幢身刻陀羅尼咒。第三節幢身四面各刻一尊佛像。幢頂置仰蓮座,上安壽桃。
尊勝寺內現存的這兩座石經幢,雖是寺廟的附屬建筑物,但它雕刻藝術高,史學價值大。它是尊勝寺興衰歷史的寫照,是五臺山佛教文化發展的見證。
版權屬于: 嘉祥石雕廠(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