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華表具有什么樣的歷史文化的意義
發布時間:2013-06-11 00:00:30 閱讀:7903
說到華表,我們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天安門前后的兩對華表,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征,是我們國家的一種文化的象征。其實在北京不止這兩個地方有華表的立柱,在北京的圖書館,大學校園內以及明十三陵的內部都有著雕刻精美的華表。那么華表在古代建筑中到底寓意著什么呢?
華表,在它最初的時候形成于堯舜時代,在一些交通要道上豎一些用于“誹謗之木”,可以在上面寫一些關于舜的善惡之事。這是華表的最初形式,而到了后來,人么會將,被稱為“恒木”的華表,由于封建統治的原因而逐漸的失去了它的作用,慢慢的就變成了一些交通要到以及街道上的標志性的東西而已。再后來慢慢的就發展成了非常具有藝術性的雕刻石柱。
從古至今,華表由于它的高大雄偉,所以都有一定的標志性的意義。一般高大的建筑物或者皇家的宮殿以及陵墓前都會豎起華表以示權威,威嚴。而在天安門前的一對華表卻有著獨特的意義。因為從天安門再往里面去的話就是宮殿了,天安門前的華表的柱頭上有一對叫做“吼”的神獸,他們日夜盼望著皇帝能夠不要貪戀外面的花花世界,能夠盡早的回來治理國家的朝政。
另外,在陵墓前的華表一般會起到一種指引的作用,而且他的高達的外形會給人一種威嚴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陵墓的莊嚴肅穆的感覺。華表上精美的花紋更是可以顯示出陵墓主人的尊貴的身份。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