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古人的住宅前總是有兩尊石獅子
發布時間:2014-09-01 00:00:29 閱讀:4964
古人常在住宅大門前擺放兩尊石獅子,以鎮宅護院,這種習俗沿襲至今。那么,這種習俗是怎樣形成的呢?喬家大院里守門的獅子據程張先生考證,這種用石獅子做守門神獸的習俗,大約形成于唐宋之后。唐朝時,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輝煌的都城,政府規劃了“坊”—相當于現在的街區—作為住宅區。坊有圍墻、有坊門,便于防火防盜。坊門一般制成牌樓式,并在上面寫上坊的名字。坊柱由一對大石塊夾著,以防風抗震,固定坊門。為了避免石塊的生硬單調,能工巧匠們就在上面雕刻了獅子、麒麟等瑞獸,既美觀實用,又寓意吉祥。這應該就是用石獅子來護衛大門的雛形。宋元以后,坊退出了歷史舞臺。一些大戶人家為了體現自家的聲勢,就參照坊門的樣式加以簡化,樹立了門樓。而坊門旁的夾柱石,就演化成了守門的石獅子。元代,看門的石獅子由豪門大戶走向民間,并相沿成習。
將石獅子擺在大門口到底有何寓意呢?我國石獅子的應用以及獅子的吉祥寓意,石獅子開始從招福納祥中走向了凸顯了官僚等級宅府的目的。在自家院落擺放獅子開始有了習俗化的方式。東門邊的獅子是雄獅,腳邊踩繡球象征了威懾力。俗稱“獅子滾繡球”;西門邊的獅子是雌獅,腳下扶幼師,寓意著子孫昌盛,俗稱“太獅少獅”。最為重要的就是獅子頭部的鬃毛,從佛祖的發髻轉變而來的鬃毛,它的個數是象征著封建官府等級的標志。一品官或公侯府第前的獅子頭部,有十三個卷曲的疙瘩,此之稱為“十三太保”。一品一下的官員每減一品,石雕獅子的鬃毛卷則要相應遞減一個,七品一下官員的府第不能安放石獅子。石獅子基座在花紋上也是有不同的象征含義。基座正面如果雕刻的是瓶盤和三叉戟,含義為“平生三級”;右面如果雕刻了牡丹和松柏,是象征著“富貴長春”;左面如果刻的是文房四寶,意思是象征文采風流;背面如果雕刻八卦臺機圖,則是用來鎮妖驅魔之用。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些說法:一、避邪納吉。獅子在古人心目中歷來是驅魔避邪的瑞獸,所以早在漢代時就曾用它來鎮守陵墓。在鄉間路口設立石獅子與“石雕麒麟”、“石敢當”,也都是希望它們能夠鎮宅、避邪,禁壓不祥。二、預卜災害。在傳說中,獅子有預卜災害的靈力。如果遇到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石獅子的眼睛就會變成紅色或流血,人們可以據此提前避難。三、彰顯權貴。宮殿、王府、衙署、宅邸等處的守門石雕獅子,往往都氣宇軒昂,顯示出主人的權勢和尊貴。如北京天安門前金水河畔的兩對威風凜凜的守衛皇城大門的石獅子,就體現了皇權至尊、神圣不可侵犯的意味。四、藝術裝飾。石雕獅子的造型多變,工藝精美,是出色的藝術品。明清以后多在雄獅爪下踏一個“繡球”,雌獅腳下踩一個幼獅,不僅美觀,還體現了人們祈望太平祥和的美好心愿。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廠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