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佛塔之云巖寺石雕佛塔
發布時間:2015-07-11 08:00:15 閱讀:16236
產品名稱:云巖寺石雕佛塔
寺院佛塔,也被稱為寺院寶塔和石雕佛塔,原是印度梵文Stupa和巴利文Thupo的譯音,佛經中譯為“窣堵坡”,別音“兜坡”,或稱“塔婆”。寺院佛塔最早是用來供奉和安置舍利、經卷或各種法寶的。而我國的佛塔建筑材料有木、磚、金屬、琉璃、石塔等,兩漢南北朝時以木塔為主,唐宋時磚塔或石塔得到了發展。下面介紹云巖寺佛塔。 云巖寺佛塔位于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山巔,俗稱虎丘塔。寺院創建于晉代,是江南著名古剎。晚清以后漸趨衰落,現已辟為園林。
石雕佛塔始建于五代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為七級八面仿木結構樓閣式石塔。自南宋建炎年間至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前后七次遭到破壞,塔剎及腰檐、平座俱毀,僅存石砌塔身。佛塔現高47.5米,底層對邊13.66米,自下而上逐層收斂,形成柔和的輪廓曲線。外壁各轉角處作圓倚柱。塔面以槏柱分為三間,中辟壺門,左右隱出直欞窗。柱頭起闌額上置斗拱,承托腰檐,再以斗拱挑出平座。塔身由外壁、回廊、內壁、塔心室組成,形成雙筒結構。內壁亦作八邊形,四面辟壺門。塔心室平面除二層作八邊形外,皆為方形。塔內以瀝粉法堆雕“折枝牡丹”、“湖石勾欄”等紋飾,并施以紅、黑、白、黃、綠諸色彩繪。經測量,塔體已向東北傾斜2.34米,第二層樓面南北高低0.7米。經多次整修加固,現已趨于穩定。
寺院佛塔在1957年修建過,修建時曾在塔內發現了浮雕石函、鑲銀鎦金鏤花楠木經箱、繡花經帙、越窯青瓷蓮花花碗、檀龕寶相、鐵鑄金涂塔、銅鏡等大批五代和北宋文物,為研究云巖寺石雕佛塔的建造年代和蘇州的地方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版權屬于: 嘉祥石雕廠(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