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舍利塔圖片及法興寺舍利塔樣式大全
發布時間:2018-08-12 20:00:00 閱讀:7659
佛教舍利塔顧名思義就是佛教中的石雕舍利塔,佛教舍利塔是寺院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佛教建筑,佛教舍利塔作為一種人文景觀,這種佛教建筑形式可以表達出很多的佛教韻味,佛教舍利塔還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裝飾效果,下面由寺院石雕廠家-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對法佛教舍利塔圖片及法興寺舍利塔樣式大全進行詳細的介紹。
一、法興寺介紹
首先對法興寺進行介紹,法興寺始建于公元 428 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寺院以中軸線貫穿,左右對稱。自中軸線南端起,依次排列有寺院山門、佛教舍利塔、圓果殿、千佛殿,東為諸天王殿,西為十王殿。這個寺院完整地體現著唐、宋、元三代建筑寺院的特點,這些早期建筑對研究我國古代寺院史、古代建筑史有著很大的意義。
二、法興寺佛教舍利塔建造時間
法興寺中的這座佛教舍利塔建于唐咸亨四年(公元673年),是唐高祖李淵之第十三子鄭惠王李元懿任潞州敕史之時所建立的。這座石塔通體用條石構造。其中的唐代佛教舍利塔,建在寺院的中軸線上,大雄寶殿前端,構成前塔后殿的布局。這是因為唐代以來對塔的崇拜超過對大殿崇拜,所以將這座佛教舍利塔建于殿前,作為主要的一項建筑。具有前塔后殿的布局的寺院有汾城惠善寺、洪洞廣勝上寺、壽州大報國寺等,此乃唐代寺院布局的基本特征。
三、法興寺佛教舍利塔樣式
佛教舍利塔平面為方形,據推測可能為七層,高約30米,為樓閣式塔,為一座方形雙筒式構造,塔梯在雙筒之中間,內部為壁邊折上式。唐代凡是高大的塔,都采用磚材建塔,很少用石材建造,法興寺佛教舍利塔是唐代比較大的塔,采用石材建造,這是非常少見的。這座塔由于年久失修,不知于何時倒塌了,僅僅留下下部一層半,所以后人(不知是何時)將余下的一層半塔,加上一個殿頂,從外觀來看就成為一座方形石雕屋子的式樣。如果一般游人不知,誤以為是寺院里又一座小石雕屋子。后人已不知原來這是一座塔,當時也沒有條件恢復原來狀態,因為誰也不知道原來形狀是什么樣的。
四、法興寺佛教舍利塔原貌和遷移后的樣式
1962年時經過考察到達長子縣城,轉路去慈林山參觀法興寺,從中即看到這座殿不像殿、塔又不像塔的建筑。后來我帶著這個問題進一步勘查,得知此殿原來卻是一個半截塔,由于原塔倒了,當這座佛教舍利塔倒塌之后,當地群眾便改成一座小佛殿。再后來的試做中,即把慈林山法興寺這一唐代佛教舍利塔,予以全面構想進行繪圖,恢復這座唐代建寺佛教舍利塔的原貌?,F在遷移后的新的法興寺,搬遷之后,將原來的佛教舍利塔后加修建的塔頂拆除,小型殿宇的面貌已不存在。但是在外圈塔頂用石塊反疊澀,出現平短的塔頂,又從塔的內圈結構向上直砌塔身,構成一座小型塔頂,塔頂同樣用石塊做反疊澀頂,而不用瓦,成為二層頂子。上部再安裝一個石制塔剎。這是搬遷時重新建的一座小塔,成為第二次改建的式樣。
五、法興寺佛教舍利塔臺基介紹
佛教舍利塔原有1.25米高的臺基,第一層塔身四周不做石欄桿,自第二層以上各層均做平座石欄桿,各層塔在中心都有券門,塔的各層檐子下都有簡單的斗拱,一斗三升,每面兩朵,四面都做,各層檐角挺直,不做挑角。
六、佛教舍利塔挑檐介紹
另外,在佛教舍利塔的各層挑檐均用石板挑檐,第七層塔檐亦用石板挑檐,檐頂斜坡,用石板逐步地做反疊澀,當作瓦頂。第七層塔頂做塔剎,先做基座、仰蓮、相輪、傘蓋、受花、寶珠,這座塔的復原是根據唐代佛教舍利塔的式樣,特別是以運城地區招福寺舍利塔作為參考,由此恢復了本來七層樓閣式塔的面貌。
更多關于佛教舍利塔圖片及法興寺舍利塔樣式大全請閱讀http://m.openpad.cn/,定做設計佛教舍利塔就到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長城雕刻從事佛教舍利塔制作設計20多年,佛教舍利塔設計制作經驗豐富,雕刻工藝精湛,以最優惠的佛教舍利塔價格及最全的舍利塔圖片,望廣大新老客戶前來參觀考察和選購。
作者:程書彪【原創】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
版權屬于: http://m.openpad.cn/ 山東石牌坊廠家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