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遼和北宋都繼承了唐代佛教雕刻的藝術成就,但是由契丹少數我們建立的大遼必然在思想意識形態上與漢我們建立的北宋不同,因而遼與北宋分別發展了唐代的磚石雕刻技藝,體現在寺院佛塔浮雕裝飾上,遼代寺院佛塔與宋代寺院佛塔有著不同的裝飾藝術風格。遼代早期和中期的寺院佛塔在浮雕雕刻藝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以高浮雕為特色在我們古代建筑浮雕雕刻藝術中占有一席之地。遼代晚期與北宋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上的交流增強,于是兩國的雕刻技藝也隨之相互融合,遼代寺院佛塔上所體現的浮雕雕刻技術既有對唐代的繼承、受宋代的影響,也有自身的創新,從中可見融中原文化、草原文化與佛教文化于一體的獨具特色的遼文化一斑,遼代寺院佛塔方寸之中蘊含宗教、社會、文化、風俗、藝術等內容,體現著濃郁的我們文化精神,是研究遼代建筑文化藝術的珍貴可視性資料。
遼代寺院佛塔雕刻裝飾藝術有著很鮮明的我們個性,它是我國古代建筑裝飾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遼代工匠藝人創造了很多造型多樣、雕縷精湛的佛教建筑裝飾藝術作品。從總體上看遼代寺院佛塔磚石雕刻藝術風格獨特,在風格上講究簡潔與華麗,精細與粗獷的和諧統一,充分體現了契丹人陽剛雄健、質樸大方的我們氣質。遼代寺院佛塔浮雕裝飾藝術特征具體表現在:
一、密教信仰影響了遼代寺院佛塔浮雕造型和紋樣的選擇。
二、早期遼代寺院佛塔和晚期遼代寺院佛塔在裝飾風格上略有不同。早期遼代寺院佛塔浮雕造型豐滿、富有動感且高大雄偉,晚期遼代寺院石雕佛塔題材則*加豐富多樣。
三、浮雕題材非常廣泛。有花卉、動物、人物以及反映平民生活的漁、樵、狩獵、歌舞等生活場面的內容;有壺門、斗拱、石雕欄板等仿木結構;有石雕佛像、靈塔、神獸、飛天等宗教題材;還有載歌載舞的伎樂場面。
四、遼代寺院佛塔上的浮雕藝術作品造型濃厚凝重,線條粗獷有力。無論是陰線刻畫,還是半圓雕幾乎都是寓粗獷豪放于凝練,寓精細纖巧于灑脫之中。
五、追求造型在動態結構上的傳神效果。重神韻反映在遼塔的磚石雕刻上不唯形似,去掉繁瑣細節,抓住形體的精神及結構的主旨來表現形象。
六、靈活隨機地使用各種表現手法。遼代寺院佛塔磚石雕刻向世人展現了高浮雕的藝術魅力,然而高浮雕、淺浮雕、線刻等表現方法常常被不拘一格地混合并用于一件磚石雕上。遼代寺院佛塔在布局上亦講究整體與局部的統一,在統一中求變化。
七、遼代寺院佛塔浮雕裝飾與唐塔、宋塔的浮雕裝飾風格迥然不同,與唐塔裝飾相比顯得華麗多姿、繁縟細膩,與宋塔浮雕裝飾相比則顯得*加雄偉壯觀、厚重圓渾。
遼代寺院佛塔浮雕裝飾風格頗具特色,總體表現為裝飾繁縟、題材豐富、以高浮雕手法為主、浮雕造型渾厚剛勁。遼代磚石塔的浮雕裝飾呈現出一種與前代完全不同的風格,這種裝飾富麗,以陽刻見長的雕刻手法影響了金代以至元、明清時期的寺院佛塔裝飾,對后世寺院佛塔裝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尋覓遼代寺院佛塔浮雕裝飾的藝術發展軌跡與特色,以審美的意識挖掘傳統建筑裝飾文化遺產,豐富我國建筑裝飾文化內涵,為現代城市規劃和設計提供借鑒,為加速我國城市建設與和諧發展,古今結合,創造出我們新的建筑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廠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 我的微信
-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
-
- 我的微信公眾號
- 我的微信公眾號掃一掃
-
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贊助本站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