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石闕對山門牌樓有影響呢
發布時間:2015-10-19 08:00:21 閱讀:5482
石闕對山門牌樓的形式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一是它的實用,二是它的造型,尤其是斗拱挑檐、梁枋脊獸的樓頂更是影響較大。所謂闕,漢劉熙《釋名·釋宮室》中有明確記載:“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闕身大多題刻著墓祠即子母闕,一高一低,高者在內稱母闕,旁復建一小闕,稱子闕。根據現在四川、河南、山東等地遺存的石闕看,它們的功能、造型結構和雕刻藝術,特別是闕頂的造型、結構雕建與山門石牌樓頗有相近之處。
石闕源于春秋,是宮殿、祠廟、陵墓前猶如大門式的標志性建筑物。西漢時期出土的畫像磚中有許多闕的圖案。其中有“連闕”“雙鳳闕”等專門描述闕的形態。晉潘岳《關中記》載:“建章宮闕臨北道,鳳在上,故曰鳳闕也。”
通過這些畫像磚石闕的圖案,可以清晰地看到山門牌樓的雛形。早期建于宮殿府衙門前的闕頂部可起樓,供守御人員登臨瞭望。而秦漢以來用于墓祠的闕大都用石雕砌,闕柱呈四方形體,高數米,頂部有一個雕飾考究的斗拱、脊檐的樓頂。它的功能主要是用來紀念、標識和裝飾。
為什么石闕對石牌坊的形制產生這么大的影響?而石闕最大的特點即最重要的裝飾部件便是樓頂,一般為廡殿式,起五脊,斗拱挑檐,有單檐、重檐,檐下浮雕人物故事或珍禽異獸、卷草花紋圖案。四川雅安縣城東北10公里處的高頤墓,該墓建于建安十四年。高頤,東漢末曾舉孝廉,授益州太守。墓前遺有一對石闕,一對石雕獅子,至今基本完好。石闕樓頂為重檐廡殿式,斗拱、枋檐都為仿木結構雕建,四周雕人物、禽獸和花紋性圖案。整體雕刻工整精細,造型優美,在古代墓陵遺物中屬較有影響的上乘佳作。四川廬山的樊敏墓前石闕,四川渠縣的沈府君闕、馮煥闕,四川綿陽漢趙氏闕,河南登封嵩山的太石闕、少石闕、啟母闕,山東嘉祥縣的武氏祠石闕等,不論是單層闕還是雙層闕,單檐還是重檐,其樓頂普遍采用以石仿木結構雕建,屋脊式與牌樓基本相近,斗拱、枋檐脊獸形出一轍,猶如闕樓頂搬于坊門頂一樣,組成牌樓。檐下雕飾以至內容體載更為接近,只是較牌樓簡單粗疏一些,牌樓更具裝飾性,比闕要美觀、雍容華貴一些罷了。
由此看見,闕的藝術造型和它的實用功能,與石雕牌樓的產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說牌樓的胚胎有著闕的基因,為牌樓的孕育、成長,無論在實用功能上,還是造型及雕刻藝術上,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版權屬于: 嘉祥石雕廠(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