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石雕藝術創作上的工藝文化特征
發布時間:2014-07-07 08:01:04 閱讀:4626
嘉祥石雕藝術創作上的工藝文化特征,錢穆先生言:“中國以農立國,故崇尚自然。西方古希臘即以商立國,乃重人為……。中國農工相連,即如歌舞,亦屬工,故又連稱工藝。中國一切工業皆趨向于藝術化,實則乃天人合一化。而西方則工商相連,乃日趨于機械化,而歌唱跳舞等則不謂之工。胡蘭成先生在《山河歲月》中說:“中國人不喜歡奶油色,白是喜歡李花梨花梅花的白,是一種豐富的顏色,中國人連日光月光亦說是日色月色。”從錢穆先生的言論中,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化的特色嘉祥石雕:談理想不離開現實,談藝術不離開生活。而胡蘭成先生的描述,更加形象化地揭示了中國人審美趣味:我們不喜歡那種非常的單純而沒有感情色彩的東西。這些話對于我們理解中國傳統審美文化的工藝性品格非常有益。
嘉祥石雕,是山東內地非常重要的民間藝術。經過歷史的發展,其影響已經遍及海內外。對于它,我們可以從雕塑的意義上去分析它的價值。通過和西方雕塑作品的比較,發現其特殊的表現手法和獨特的風格面貌,從而展現中國傳統雕塑藝術的風采,弘揚中國傳統審美文化的精神。但是,結合中國傳統藝術發展的文化語境,我們又不能簡單地把它歸類為雕塑藝術,而是應該把它看成是一種富于地方文化特色、更加具體化的民間工藝美術。
首先,就題材而言,嘉祥石雕藝術所表現的對象,是獅子和龍。北京獅和龍柱以及石雕牌坊都是嘉祥石雕藝術中的代表性作品。從它們的擺放位置和歷史發展狀況而言,它們被人表現和利用,不是像古希臘雕塑藝術中的《維納斯》,是因為她象征了希臘人心中美的觀念。而是因為它們是中國工藝性審美文化的象征物,反映了中國人內在的文化心理結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中,石雕獅子和龍,一方面它們具有文化象征意義,另一方面,它們也具有辟邪納福的意義,反映了民間信仰的真實內容。比如說獅子,人們認為它是百獸之王,可以鎮百獸。繼而認為它可以驅魔辟邪。因此,從東漢開始,歷代帝王陵墓前,均有石獅子的身影,以起鎮墓辟邪之功。另外,在古代官制中,太師、少師位列三公、三孤之首,地位顯赫。鑒于我國素有官本位的思想傳統,老百姓都希望自己能夠在人生中得到高官厚祿,盡享榮華富貴,于是,他們開始用大大小小的獅子來護佑、裝飾自己的宅第,因為大獅、小獅是太師和少師諧音,傳說中大獅、小獅在一起嬉戲,毛卷在一起,滾成毛球,里面會生出小獅子,用它們來裝點環境,去災祈福,子孫繁衍,財源滾滾,這顯然是件很吉利的事情。就這樣,獅子的形象就漸漸地融入到普通中國人的文化生活中,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最具民族特色和民間色彩的藝術形象。假如離開了這樣一個特定的社會文化基礎,石雕獅子和石雕龍柱沒有和人們的生活期待和世俗感情結合在一起,那么,嘉祥石雕藝術也就不可能得到蓬勃的發展。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