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石雕廠對石雕牌坊的研究
發布時間:2012-10-09 00:00:35 閱讀:4756
石雕牌坊有著與眾不同的外觀形態、獨具一格的審美價值、不同凡響的環境藝術、多種多樣的社會功能、古老悠久的歷史淵源、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是華夏大地上的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然而由于石雕牌坊在我國傳統建筑中屬于小品建筑或次要建筑,其研究尚未引起大家的普遍重視與廣泛關注。本文主要以清及清以前的古牌坊為研究對象,立足于古牌坊現存實例的分析,探究嘉祥石雕牌樓的歷史與發展,共性與特點。首先,通過文獻和圖像的佐證,闡述了牌坊的起源、發展和演變,建立起較為系統的牌坊歷史發展沿革。然后,在此基礎上,論述了牌坊的類型,展示出石牌坊的立面造型、平面形式、材質特點、功能性質以及使用場所的多樣性;探究了牌坊在我國古代特有的歷史文化、社會意識和思想形態下的文化內涵及主要社會功能;分析了牌坊作為一種建筑形式,其與環境的特殊關系,通過單體與群體的布局,展示出它在環境應用中的形態與作用。
最后,通過對安徽的徽州牌坊、江西、湖北三省部分地區嘉祥石雕廠牌樓的調研分析,既展示出石雕牌坊造型與類型的豐富性,通過對比,求同存異,總結出各地牌坊的特色,又為前面的論述提供充分的實例支持。總之,本文理論與實例相結合,兩者相互論證。文中既包含了石牌坊自身的特點,又包含了社會文化意義上牌坊的內涵,還包含了建筑意義上石雕牌坊的運用,希望能多方面展示出牌坊這一獨特的建筑形式。
石雕牌樓是我國所特有的建筑元素,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屬于建筑小品或次要建筑,往往被主要建筑所遮掩,對它的研究也容易被學者所忽略。目前,對石雕牌坊的發掘,整理與研究尚未引起各界學者如建筑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等的重視和關注,公開發表的有關牌坊的專題調查報告﹑以及介紹文章偏少,至于專著則更是鳳毛麟角?,F在能見到的一些石牌樓資料,少且零碎,有也多是些描述性的介紹,沒有形成系統,研究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據《嘉祥石雕歷史記載》,牌坊是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建筑物。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但對其起源發展演變,目前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看法;
2、石雕牌坊雕刻遍布于我國城鄉各地,不僅應用于大量世俗建筑中,如街道、市井、鄉村等,還在宗教建筑、官式建筑、禮制建筑等中也廣泛使用。它雖然產生于我國傳統社會,在一定程度上為統治階級所利用,宣揚封建道德禮制。隨著封建思想的消亡,牌坊的這些功能和意義也隨著消失,但是現在它仍然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被廣泛應用在寺廟的重擴建,大型風景區,傳統商業街等,然而很多新建的牌坊雕塑位置不恰當,本身的比例不協調,材質施工技術等的改變也帶來了審美的落差。古時的牌坊形式豐富,雕刻精美,各部分組織協調,本身具有很大的審美價值,我們可以從古牌坊的造型、比例、雕刻圖案、浮雕麒麟、石雕貔貅透雕、避邪浮雕等方面吸取靈感,用于現代牌坊的設計;
3、我國現存的石雕牌坊仍有數萬座,其數量相對于以前已少很多,這有諸多原因,比如自然的侵蝕導致牌坊的損壞、倒塌,除此很大程度上有人為破壞的因素,比如文革期間,推倒了很多牌坊,還有城市市政設施建設的需要拆除了很多,如北京東西四牌樓的拆除就是由于交通的需要。
但是牌坊具有古老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極為豐富的人文內涵,作為一份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很大層面上折射出我國當時的文化思想,它的大量消失應該引發我們思考,也應引起我們的關注;讀研期間,筆者跟隨導師參加的若干古建項目如木蘭湖明清古民居博物館規劃,湖北省鄂州市古靈泉寺體改擴建規劃等都涉及到牌坊這一元素。牌坊起源于何時,其發展演變過程怎樣,有什么功能和意義,以致大量建造,本身又有什么特點等問題,這些激發了筆者對牌坊的研究興趣,希望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有更多人關注和研究牌坊。這也是華中科技大學承接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明清移民通道上的民居及技術與精神的傳承”的一個研究課題。其他人閱讀了
作者:嘉祥石雕廠 歐陽廣彬石雕藝術
石雕牌坊制作中國第一品牌
本文m.openpad.cn版權所有,未經批準轉載必究。
上一篇:嘉祥雕刻制作的五大步驟是什么
下一篇:從“貔貅”壺談貔貅雕刻造型與裝飾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