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的千變萬化 佛教石雕觀音像
發布時間:2013-10-20 00:25:11 閱讀:4876
石雕在我國的藝術中占到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而【石雕觀音】更是受到全國各界人士的喜愛,觀音的到來在我國也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而我國佛教是在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接觸到的,當時發現中國人們和印度人民在這之前就已經開始接觸了,然后在文化方面已經有了相互的流傳。
佛教觀音的發展歷程
佛教觀音在西漢進入到中國的時候,本是男身的,如果在欣賞敦煌壁畫還有南北朝的一些佛教觀音的雕塑中就會發現,許多觀音雕像在嘴唇旁邊會有兩小撮胡子。因為在佛經上關于菩薩的記載是,觀音當時和大勢至菩薩是天竺的兩位王子,后來因為看父親修成正果層位了阿彌陀佛,所以便和他的王兄一起修行,最終兩人也成了菩薩。所以在西漢杠傳進中國的時候,觀音菩薩是男身。
可是到了北魏,因為朝代的不斷發展和演變,在北魏中女信徒的數量大幅度的增加,所以為了希望觀音能夠有女性的美的特征和慈母之愛的體現,所以在唐朝后,觀音的造型就成為了女身。
寺廟中觀音的雕刻
在寺廟和各種佛教色彩比較濃厚的地方,都會有觀音雕刻的存在,并且被廣泛的應用。在佛經記載:觀音有三十三中化身,所在在佛教中觀音雕刻的形象,豐富多姿,并且被佛教信徒都深深的尊崇。
觀音雕刻深入人心
寺廟中有觀音菩薩的石雕,不僅起到了莊嚴的作用,更是對佛教的一種信仰。現在不僅僅在寺廟中廣泛的擺放觀音的雕刻塑像,觀音的雕刻已經深入人心,在大街上逛街隨處都能見到人們在脖子上佩戴觀音的掛飾。而且在民間有這么一句話“男戴觀音女戴佛”的說法。
觀音雕刻已經成為了我國佛教的一種藝術文化的形象代表,雕刻大師雕刻出來的每件觀音都是人們珍貴的收藏品和展覽品。我國的雕刻在中國的傳統文化民族史上有重要的一筆,而觀音在我國的佛教信仰上也是起到的了重要的作用。
版權屬于: 嘉祥縣長城石雕廠
版權所有。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