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經幢雕刻的寓意

  • 寺院經幢雕刻的寓意已關閉評論
  • 11,687
  • A+
所屬分類:寺院經幢
摘要

從如今國內各地的寺院建筑中來看,寺院經幢是非常重要的組成,作為紀念性與標志性的建筑形式,在這種古樸的建筑中,讓我們能夠感受到更多佛教文化的璀璨。這里我們就一起通過這樣的古樸石雕寺院經幢,走進中國佛教的歷史發展,去探尋最初的神圣信仰。

佛教如今儼然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主流宗教信仰之一,各地寺院興建比比皆是,展現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彰顯了其在我們的發展成果。從如今國內各地的寺院建筑中來看,寺院經幢是非常重要的組成,作為紀念性與標志性的建筑形式,在這種古樸的建筑中,讓我們能夠感受到*多佛教文化的璀璨。這里我們就一起通過這樣的古樸石雕寺院經幢,走進我們佛教的歷史發展,去探尋*初的神圣信仰。

寺院經幢

寺院經幢樣式

1、由來

幢原來是指供奉在佛像前的寶珠絲帛裝飾的竿柱,為印度佛教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佛教自漢傳入到我們后,這種佛教文化形式也得到了保存。而要說采用石雕形式的話主要是從唐朝開始,唐朝是佛教文化*為鼎盛發展的時期,到了唐代中期,佛教建筑中開始用石雕形式雕刻出寺院經幢,用于擺放在寺院的殿前庭院內,成為了一種永久紀念的佛教建筑特色。自唐代開始,石雕經幢經過五代、北宋的發展還是相當不錯,是寺院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到了元代以后,此類建筑開始沒落。

寺院經幢

寺院經幢圖紙

2、結構

寺院經幢通常采用石頭雕刻而成,其造型可以有圓柱形、六角形以及八角形,由基座、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幢身的雕刻層數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常見的有二層、三層、四層、六層等等,可以分成四角、六角以及八角結構,其中八角形石雕經幢比較常見。比如思陽嶺上保存的一座陀羅尼幢就是這樣一座八角二層的設計,為后唐與宋朝時期的共同產物,雕刻精細,展示了當時佛教的發展狀況。石雕經幢的幢身上雕刻經文,其中常見的經文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此外,其他雕刻的經文還有《大悲心陀羅尼》、《大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以及《金剛經》、《般弱心經》等等,用于向世人傳遞佛法,弘揚佛教的文化魅力。

寺院經幢

寺院經幢效果圖

3、雕刻

寺院經幢上的雕刻通常以佛教的佛像以及故事為主,是傳承佛教文化所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也會雕刻有諸如石獅子、蓮花以及帶有佛教元素的形象,整座石雕經幢的雕刻也都會有*多整體的協調性和精致性,與佛教寺院建筑很好地融為一體,呈現不同的建筑魅力所在。在這特色的石雕建筑中,讓我們能夠看到佛教的發展,感受文化魅力。

總之現在寺院經幢的用途是越來越廣,現在不光是寺院里用到經幢,還有就是廣場、景區、公園等地方也能看到石雕經幢的身影,但是石雕經幢依舊是每個寺院都必不可少的佛教建筑物。

版權屬于:?嘉祥石雕廠(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 我的微信
  •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眾號
  • 我的微信公眾號掃一掃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