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麒麟文化源起與印度月亮神話

  • 石雕麒麟文化源起與印度月亮神話已關閉評論
  • 6,748
  • A+
所屬分類:石雕麒麟

?? 有關麒麟的文字記載*早見于春秋文獻《禮·禮運》:“鳳凰麒麟,皆在郊數?!比欢粋€古代名詞的誕生,必然要經歷累世的文化醞釀,因此,石雕麒麟文化的源起也必然遠于春秋時期,而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我們上古時代往往記載著我們傳統文化的源頭,從中我們也發現了關于麒麟文化誕生的端倪。而原始的世界神話傳說總是有驚人的相似性,麒麟傳說也是如此,在研究過程當中,我們也看到了印度月亮神話與早期麒麟文化的共通之處。雖然不能說二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但兩種文化的共同點卻不容后人輕率否決。從兩地的神話傳說、古文字語言以及流傳的古老民俗藝術中抽絲剝繭,對理清麒麟文化的源頭有著積極的作用。麒麟雕刻 ??

?

????一、我們傳說時代的麒麟

?

????石雕麒麟是我們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靈獸,先秦文獻中關于麒麟的記載并不鮮見,早在《詩經·周南》、《春秋》、《公羊傳》及《左傳》等春秋文獻中麒麟以“麟”或魯見載,“麒麟”并稱的*一早文字記載始見于《禮·禮運》:“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數”,又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渡叹薄ぎ嫴摺泛汀稇饑摺ぺw策四》則寫作“駭嶙”,指的是日行千里的神馬,后人用作“麒麟”的異體字。春秋以來,多把一角獸稱作“麟”或“麒麟”并舉,與之對應,雙角者或稱為“麒”,但并沒有單屬“麒”類,也沒有“麟麒”的開明叫法,這是因為“麒麟”是固定的舊名稱,相似的古詞匯還有“鳳凰”、“夔龍”、“重黎”等,這類固定俗成的古代詞匯*早應當來源于古代的神話遺留。漢白玉石雕麒麟 ??

?

????據朱囿芳教授考證,“麒麟”之稱*早見于《山海經·海內西經》,稱為“開明神獸”(見圖1)《山海經·海內西經》有載:“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初。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界莫能上岡之巖。.一昆侖南淵深三百初。開明獸身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此處所載之“開明”原作“啟明”,以“開”代“啟”是漢人為避景帝諱而改變的。“啟”為本名,“明”為附加的形容詞,形容光明貌。按照古音“啟”與“麒麟”的發聲相符,以聲類求之,當即是麒麟了。開明與麒麟有傳承關系的說法在后人的古籍中也可以得到明證。宋人汪若海在《麟書》中明確地說:“麟居五門,開明蔑一;昆侖之墟,帝之所都,面有五門,門有開明獸守之。;所記載的文字大體與《山海經》所記極為相近,這*加證實了麒麟稱謂應當來白“開明獸”的神話傳說。然而《山海經》所顯示的麒麟形象特點是虎身、九首,與后世典籍所形容的類鹿形象有相當大的出入,其中必然經過長期的演變。麒麟石雕 ??? 獸身

?

????這種演變與人種的融合、部落的兼并及聯姻緊密相連。據《尚書大傳》所記:“伏羲以人事紀,故托戲羲皇于人?!叭嘶省笔恰胺恕钡墓欧Q之一。而人皇“起于刑馬山提地之國”l,古語“提”通“氏”,也就是說,“人皇”的部族源于“氏地之國”,即指今天的西北地區。氏羌是遠古時期活躍于我們西比草原的兩個主要部落。經過氏羌兩族的世代交婚,*后至商周之時形成西戎我們,西戎我們以獨角鹿為圖騰,因而音轉為“獨鹿”、“鹿蜀”等。在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中可知“人皇九頭”,這與《山海經》所述的“開明獸”形象雷同,當為虎圖騰。經過后世部族的兼并聯姻,虎圖騰漸為鹿圖騰所代替,這也是原始社會從狩獵經濟向畜牧經濟過渡的一種反映。石雕麒麟的類虎形象向類鹿形象過渡也是受這種圖騰轉變的影響而完成的。這種過渡并非臆測,再次印證了這一點:“四方逐鹿,謂割據,……猶之外府,果存麟族,是自遺虎。;可見麟與鹿、虎的確有相關的傳承關系。

?

????二、現今流傳的原始舞蹈與麒麟文化的起源

?

????麒麟文化起源與古代羌族有關的證據至今仍有跡可尋,現今主要聚居在云南麗江、四川及西藏部分地區的納西族仍流傳著古老的麒麟舞。每年除夕至十五期間,納西族人將表演麒麟舞。這種舞蹈所反映的麒麟形象如鹿,又如耗牛,擬其動作為舞步,這種舞蹈是原始狩獵舞蹈的依存,基本上是人們對狩獵勞動對象或者一畜牧對象的模仿產物,并蘊涵著原始人類崇拜白然力和把白然力神化的“萬物皆有靈”的自然觀。而納西族是古代羌人向南遷徙的一個支系,據《后漢}J'西羌傳》記載,這個支系南遷時間為戰國時期,這種崇鹿古老的草原游牧我們的遷入,必然為麒麟文化注入一股濃郁的草原文化氣息。

?

 

???

????由上述可知,麒麟文化的誕生之初便與西北文明結下了千絲萬縷的關系。納西族人白古居住在云南、四川、西藏地區,而這些地區是我國與印度相鄰的地帶。在張賽通西域之前,這些地區一早已與印度互有往來,不久前印度北部山區發現有公元前2500年的我們龍巖畫便是*有力的證明,而且根據日前擁有大量的考古資料證據、眾多碳十四測定的數據和古文字研究的成果所支持的一種觀點認為,中原地區至少在8000年以前就與中亞、西亞和一比歐有著文化的交往[f`}l麒麟文化與羌族的淵源使我們進一步考據其與歐亞文明的聯系成為必要的研究。

?

????二、我們麒麟雕刻傳說與印度月亮神話的關系

?

????無論是哪一種我們的古老神話,由于月形常變的緣故,月亮成為古人喜于樂道的神一話主題。在我們和印度這兩個相鄰的文明古國中,月亮神話的流傳有著不少相似之處。據現存的漢文獻資料可證實我們與印度在漢之前已經有溝通往來,西北我們與印度人民的交往也應遠在張賽通西域之前,那么兩個毗鄰的文明古國之間的神話互滲是有其地理前提和適當的中介者的。麒麟石雕

?

????我們的麒麟雕刻傳說屬于月亮神話的一支。麒麟自古被視為靈蟲,而靈蟲都是為道氣所化的。

?

????《潛夫論·本訓篇》有載:“道者,氣之根也,氣者,道之使也..…是故道之為物也,至神以妙..…舊以之光,月以之明,四時五行,鬼神人民,億兆丑類,變異吉兇,何非氣然?……龍鴛鳳,鰲絲蜂蝗,莫非氣之所為也。由此可知,靈蟲為道氣之精華,而麟是毛蟲之精,也是道氣所化。既然如此,則靈蟲可以互相變化。《淮南子》有云:“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正反映了這種變化。而靈蟲的互化與月形常變關聯密切,因為月形或月體的陰暗面及其豐富的變換形體是古人感受道氣變化的*直接天象。石雕麒麟既然為道氣所化,與月亮神話的關系就不容輕視。石雕麒麟*早見稱于為“啟明獸”,在古人的字宙觀中,月以道氣齊名,因此,麒麟或許是守護月宮的靈獸。后人典籍記載的石雕麒麟也與月亮有著頗深的淵源。《鵑冠子》明確地說:麒麟者,玄楞之獸,陰之精也。“陰”即指月亮,夏元吉《石雕麒麟賦》也提到:“元楞降精,二儀合德?!薄岸x”指的是月亮的陰陽兩面?!洞呵锩鼩v序》云:“麒麟有翼能飛者,從日月,謂循其度也。;可見麒麟是追日逐月的靈獸?!洞呵铩た籽輬D》記載:“麟斗則日無光。張華《博物志》又云:麒麟斗而日蝕吳淑《麟賦》也說到:()每斗則日必無光。類似的記載在古籍中常有出現。這說明麒麟與光明有關,麒麟可蝕日,而蝕日者為月亮,可知在古籍中的麒麟實際上有暗指月亮的隱義,可以說,麒麟為月神。另外,在現今出土的各朝銅鏡中,麒麟與蟾蛛相對作為紋飾流傳很廣,而蟾蛛是月宮的靈蟲,可見麒麟也必然與月亮脫不了關系。除此之外,在山東漢畫石雕中,有圖為西王母、麒麟、搗藥玉兔二者并存一畫見圖2,因此,可推斷,麒麟神話實為月亮神話的一支。圖2山東漢畫石雕麒麟麒麟雕刻

 

?

????與此同時,在印度神話中,月形變化是解釋所謂“轉生”的依據,在印度的佛經故事中,釋迎氏經歷多次轉生,或為修行者,或為婆羅門教徒,或為猴子,或為蛇,或為鹿等。而鹿被印度人視為神圣的動物,婆羅門教徒身穿鹿皮衣作苦修,而小孩也流行戴一小鹿皮作邀福。在古代印度月亮神一話中,流傳著以神鹿駕月車的故事,并有一角仙人的傳說,此仙人生于鹿,可見印度神話中把鹿與月亮或一角神靈相聯系。而我們的麒麟雕刻與月亮有關,一角又是麒麟的土要特征,因此印度月亮神話中的神鹿與一角仙人的傳說與我們石雕麒麟傳說相似。另外,在《華嚴經·十行品》中說道,人要進入因陀羅法界才能達到人生日的,是功德圓滿,按“因陀羅”在梵文中指月亮,所以登月成仙是人生的日標。在兩漢時期的畫墓磚上,常見有羽人騎麟登太虛的畫面,太虛也就是月亮,石雕麒麟變成溝通人與月亮的神物,而當時的麒麟形象基本上與鹿的形象是相同的。可見,印度月亮神話與麒麟神話有著種種相似之處。我們的一角獸傳說泊《山海經》內多有所見,據臺灣學者杜而未先生考證,《山海經》中的一角獸和多首多面獸皆屬于月亮神話,而這些一角獸多體形如鹿、如牛,或身被鱗甲,與后世所述之麒麟形象相同之處頗多。后世的麒麟是鹿的神化,加上神秘的月亮傳說,成為后人稱道的瑞應神獸。

漢白石雕麒麟雕刻

?

????據《五代史·前蜀世家》所記:“至于龜龍麟鳳喘虞之類,世道所謂王者之嘉瑞,莫不畢出于其國?!笨梢姡氍F的故事多在蜀地產生,這是因為占代的蜀地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早窗口,特別是與身毒(印度占稱)交往的據點。而石雕麒麟文化在蜀地流傳歷史久遠,上可追溯至于原始時代,至晚在戰國時代出現麒麟文化的醞釀,這都說明兩地深化互滲是有源可溯,有據可依的。

其他人閱讀了:

  • 我的微信
  •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眾號
  • 我的微信公眾號掃一掃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