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一位來訪的同行談到所謂活石雕,問我:“模仿前人的作品,是不是完全談不上創造性?”我說,素描基本練習雖以模仿為主要目的,但是著重模仿什么而舍棄對象的某些特征的選擇,也可說模仿自身也有所創造。在創作里,對素材有所舍棄才能保證形象的單純;單純的形象與單調的形式對立,形象單純意味著內涵的豐富。把羅丹的名作《夏娃》和前人米開朗基羅所畫的亞當與夏娃相比較,可見夏娃雖是在“唱獨角戲”,不見得比男女二人作“雙人舞”顯得單調。相反,當我們從只有一個人物的雕刻感到她的困惑、羞怯以至痛苦時,覺得她對她與亞當偷吃禁果而被逐出樂園的神話故事時,覺得在這個有單純美的形象里,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和思想。
??? 形象的單純性與形象的完整性,是同一觀賞對象在審美價值方面的兩重性。雕刻《夏娃》具有供審美的這兩重特性。夏娃低著頭,雙臂護胸,欲提左腳但躊躇不前的具體神態,不只可能使人聯想到她與亞當被逐出樂園的其他情節,所以構成了形象的單純美。而且,形象對她那失落感的具體表觀,也顯示了造型的完整性與完美性。不必因此否認前人的雙人結構的獨特性,但也不能否認羅丹這一作品的獨創性。
???? 當我對某些誤以為形體結構的龐雜性頂替形體結構在簡中見繁而有損于芑術的單純美的作品,例如把泥鰍拉長為黃鱔的電視連續劇,深感受到疲勞轟炸的不愉快感時,*覺得羅丹雕刻《夏娃》的造形具有單純性和完整性與完美性的審美價值。既然“后來居上”已成普通愿望,超羅丹的欲望是叮以理解的。不過,如果“創新家”不愿或不能另立門戶,硬要發揮改造雕刻《夏娃》,用一個活人扮演亞當,跪一條腿,用左手撫著《夏娃》的左腿,仰視《夏娃》,這樣的“改造”或“創新”,雖可體現設計者的“自由”,究竟這樣的搞法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對羅丹的石雕雕像《夏娃》的意境是充實化、完美化,還是一種輕佻和粗暴態度?是尊重還是愚弄觀眾?難說。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廠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其他人閱讀了:
- 我的微信
-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
-
- 我的微信公眾號
- 我的微信公眾號掃一掃
-
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贊助本站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