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嘉祥石匠制作的元代石雕名作
發布時間:2011-12-02 00:00:00 閱讀:7930
元代的石雕技法有一定發展,更為圓熟。目前傳下來的記載石雕材料的專著《畫塑記》,是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記載元代泥塑像要使用黃土、各色顏料、條鐵、好麻、膠、十布、木料等.可見當時塑像塑造情況的一斑。當時既有大型石雕、泥塑、鑄銅,也有玉雕、銀雕,留下不少雕刻佳作。如北京居庸關的云臺.是元代泰安寺的遺物—青石臺身,上有五邊形門洞,浮雕有佛教四大天王以及文官、力士等,刀法精細。天王有強大的體魄,和旁邊的文官等相比更顯得碩大,戰袍鎧甲細節突出,衣帶飛舉,富有動感。還有那活靈活現的眼睛、神氣活現的表情、處于劇烈動態之中的身體很是做作;淹沒在繁絡的衣飾中的過于龐人的身軀和手腿也顯得不太協調,仿佛其雙腿無法支撐起這龐大的身體,顯得外強中干。這和元朝統治正相仿佛,和元朝的時代精神是相契合的。元代的四大天王浮雕知識請閱讀文章我國古代什么時期的石雕佛像觀音菩薩像雕刻最好
在北京北海團城承光殿前的玉甕亭中,陳列著一件碩大的玉雕,每天向千萬游人展現著它雄偉壯麗的風姿,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瀆山大玉海,。這件讀山大玉海又稱“玉甕”。其實是一件巨型儲酒器,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嘉祥石雕工匠制成.反映元初版圖之遼闊,國力之強盛。它重達3500千克,玉料取自新疆。從玉器發展史看,確系劃時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嘉祥石雕在漢代就已經很有名望了,到了元代嘉祥石雕更是名作輩出,今天的嘉祥石雕被稱為中國四大石雕之鄉之一,和曲陽、惠安一樣都是石雕之鄉,不過嘉祥石雕歷史更加悠久。請閱讀文章嘉祥石雕價格和雕刻工藝精品關系
瀆山大玉海的制作,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石雕和玉雕在工藝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藝,”的傳統技巧,在俏色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它是由一整塊黑質白章區橢圓形大玉石精雕而成,玉質斑駁變幻,玉甕內部掏空,空膛深55厘米、體外周身飾波濤洶涌的大海圖案,下部以浮雕加陰線勾刻的手法表現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陰刻曲線勾畫漩渦作底紋。周身浮雕投于海浪波濤中的龍、鹿、豬、馬、石雕麒麟、螺等,形體各異,神采俱佳,制作采用浮雕和線刻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既粗獷豪放,又細致典動物造型兼具寫實氣質和浪色彩。請參考文章民間石雕藝人怎么創作石雕名作
元代時,玉海置于北海瓊島頂上的廣寒殿,后歷經戰亂,至清代遺落于西華門外真武廟中,為道士作菜用。清乾隆帝得知后,用重金將其收回,在團城承光殿前專建玉甕珍藏,并親制御詩三首,由玉工精工鐫刻于膛內,并先后四次對玉甕進行修飾。
令人意外的是,與元代玉甕的王質、玉色、雕刻風格等均渾然一體的原配底座,1988年在北京法源寺內發現。真是歷經搶桑,珠聯璧合,的確是一椿盛事。更為珍貴的是,大玉海的腹內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詩三首及序文,概括了這件巨型酒器的形狀、花紋和來歷。序文說:“玉有白章,隨其形刻魚獸出役于波濤之狀、大可貯酒三十余石,蓋金元舊物也。曾置萬歲山廣寒殿內,后在西華門外真武廟中,道人作菜甕.......命以千金易之,仍置承光殿中。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廠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上一篇:節孝石雕牌坊石牌樓介紹
下一篇:宋元時期的佛像雕刻制作賞析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