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馬賽曲為什么被稱為傳世石雕名作
發布時間:2015-12-01 10:38:39 閱讀:11377
浮雕馬賽曲為什么被稱為傳世石雕名作呢?
石雕名作-《尊馬賽曲》浮雕使呂德榮獲萬國博覽會的雕刻金牌獎,并享受終身的榮譽。
在法國首都巴黎的石雕作品凱旋門上,有許多裝飾浮雕,其中一塊是法國雕刻家呂德(Franio s Rude,17一1855)所作的石雕名作《馬賽曲》。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奧國要在法國支助已被人民推翻的波旁王朝復辟,因此于179年爆發了法奧戰爭。法國人民為保衛年輕的共和國,到處成立志愿軍、義勇隊奔赴巴黎。馬賽人也高唱《馬賽曲》前往。高浮雕《馬賽曲》運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來表現這一事件:一個帶翼的婦女,是象征自由、正義和勝利之神,她站在革命人民一邊,引導和號召人民向非正義的敵人沖殺過去。她那張開的羽翼和飛動的衣裙,表現出急速的運動和奔放的革命激情。石雕作品中女神占據著整個浮雕的上半部,仿佛正從人們頭頂上疾馳飛過。在其下面,蜂擁前進的人群和女神的熱情號召呼應著,其中心人物是一個有著大胡子的戰士,他帶領自己年輕的兒子一起參加戰斗,和這個躍躍欲試的激動少年相對照的,是走在其沛的沉著剛強的老人,他仿佛多次為自由而戰,今天為了祖國又從容奔赴疆場。行列的最前面,號手正在吹響進軍號,弓手彎腰系著自己的兵器—這些細節預示著戰斗即將開始。從女神和大胡子的戰士向后招呼的手勢上,從旗幟后面隱現的數個長矛槍頭上,我們想象到還有數不清的人群,正緊隨著他們勇敢前進。浮雕的上下兩部分緊密呼應:女神向前飛躍的形象加強了人群的動勢,下面人群中勇敢堅定的英雄形象,則回答著女神的熱情呼喚,顯示出群眾革命的強大力量。這個紀念碑式石雕名作,將和它所紀念的革命事件,和它所表現的法蘭西人民的革命精神一樣,永垂不朽。
本文修改于2016年10月22日
版權屬于:神畫石雕有限公司-專業的石牌坊廠家(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