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須彌座的雕刻事項介紹
發布時間:2019-01-13 20:00:00 閱讀:19052
寺院須彌座,也被稱為"金剛座",在佛教中多用于安置佛像所用,最早是從佛座的設計演變而來,是比較典型印度傳入到中國的建筑設計所在。寺院須彌座的設計在整體上都還是比較講究,在我國也都經歷了不過朝代的設計演變,來看看寺院須彌座的一些基本設計介紹,雕刻出更為精細的建筑作品。
一、寺院須彌座的基本構造
寺院須彌座的取名來源于佛經中名叫"須彌"的山,這被認為是世界的中心,佛臺須彌座的存在寓意也就很好地彰顯了佛的神圣和偉大。寺院須彌座結構須其實都還是比較簡單,最早為上下出澀以及中間束腰的形式,在經歷了朝代的演變后,寺院須彌座的設計也都展現出不同的樣式,在佛教建筑中應用都還是比較廣泛。
從寺院須彌座的設計構造看,主要包括了土襯、圭角、下枋、下梟、束腰、上枋以及上梟等部分,通常也都是與臺基搭配應用。根據宋代《營造法式》中的介紹看,寺院須彌座的上下呈現逐步外凸,中間會有凹入的設計,也就是束腰部分,從唐宋開始已經出現了用蓮花來裝飾,整體的構造搭配也都相當好。
二、寺院須彌座的雕刻樣式
寺院須彌座紋樣在整個須彌座的雕刻中其實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實際雕刻設計上也都作為經典搭配所在。早期的佛臺須彌座雕刻紋飾簡單,沒有什么特別的雕刻設計圖案,在唐宋時期,出現了蓮花瓣的雕刻樣式,元朝時期寺院須彌座束腰部分改為蓮花,而且蓮花瓣都比較肥厚,整體的設計都比較細膩精致,也開始用很多花草以及幾何紋飾等來點綴。
寺院須彌座的雕刻設計到明清時期已經成為了定式,在設計上也都比較具有自己的雕刻樣式,上下開始基本對稱,并且束腰部分開始變得矮小。明清寺院須彌座的構造相對來說比較小,不過在雕刻上也都還是比較講究。
寺院須彌座雕花作為佛臺須彌座的設計重點也都有不少設計上的考慮,在實際雕刻上都要先有整體的考慮。在實際雕刻上都要先有整體的考慮,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以及雕刻樣式等進行搭配考慮,展現寺院須彌座的雕刻魅力,也能夠更好地詮釋寺院須彌座的雕刻風采,這對有雕刻的地區來說也都要做好整體的設計考慮,讓寺院須彌座能夠有更好的詮釋效果。
更多關于寺院須彌座的雕刻事項介紹請閱讀http://m.openpad.cn/,定做設計寺院須彌座、佛臺須彌座就到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長城雕刻從事寺院石雕、寺院須彌座、佛臺須彌座制作設計20多年,寺院石雕、寺院須彌座、佛臺須彌座設計制作經驗豐富,雕刻工藝精湛,以優惠的寺院須彌座、佛臺須彌座價格及寺院須彌座、佛臺須彌座圖片樣式大全,望廣大新老客戶前來參觀考察和選購。
作者:程書彪【原創】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
版權屬于: http://m.openpad.cn/ 山東石牌坊廠家
版權所有:轉載時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