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子-石獅的來源及吉祥寓意
發布時間:2013-08-16 00:00:27 閱讀:8214
虎被稱作百獸之王,石獅子也有百獸之王的美稱。從古籍記載可知,獅子遠比虎豹兇猛。獅又名狻猊、狻鷹?!稜栄拧氛f:“狻鷹……食虎豹。”《宋書》說:“外國有獅子,威服百獸。”石獅子的來源及寓意是什么,這里的外國,明確說就是西域,這說明獅子并不是我國的原產。也許是獅子出自西域的緣故,因而較少玄秘的光環。不過,獅因其在百獸中的崇高地位,當然要被借來象征人世的權勢、富貴。舊時,宮殿衙署門外兩旁大多蹲有石獅,卷發巨眼,張吻施爪,俗稱“石獅子”。皇家宮殿前也有安置銅獅的,如故宮太和門前有銅獅,乾清門前有鎏金銅獅。門旁蹲獅多為一對,左邊為雌,腳下踏小獅;右邊為雄,右腳踩繡球。這類石獅最初用于鎮宅驅邪,后來成為皇家、官府威勢的一種象征。明清補服的補子繡有獅子,是二品武官的標志。唐代的文化藝術順應了盛世的發展潮流,不但繼承了秦漢造型藝術的博大氣勢,而且在藝術樣式與風格特征上更為完善,室外大型石刻造像也舉世矚目。石獅形象以“辟邪”之雅號,雄偉非凡,傲立于帝王之陵。這些石獅造型尤以順陵、橋陵為最。咸陽武則天母楊氏順陵石刻“立獅”高達3米,雄渾壯觀;醋泉縣唐肅宗李亨陵石刻“蹲獅”也達1. 45米,靜中寓動,傲視人寰;三原縣唐太祖李虎永康陵的“蹲獅”高至1.75米,氣勢軒昂;蒲城縣唐睿宗李旦橋陵石刻“蹲獅”高達2.8米,作張目遠眺狀,令人視后嘆為觀止.從眾多唐代石雕獅子造型中揭開了中國獨特的獅造型無比燦爛的一章。
“獅”舊時也寫作“師”,因此民眾又以“獅”諧“師”之音,表達吉祥意愿。古代官制有太師、少師。太師是三公之一,少師是三孤之一,都是指導、輔弼天子理政臨民的高官。太師、少師居三公、三孤之首,官位最為顯赫。因此,人們常用他們采祝福官運亨通、飛黃騰達。表現在圖繪上,有“太師少師”圖,是大、小兩只獅子的紋圖。又有“雙獅戲繡圖”,民間俗稱“獅子滾繡球”,也表示喜慶、吉祥的意思。俗傳雌雄二獅互相嬉戲時,它們的毛纏在一起,滾而成球,小獅子便從其中產出。這里的繡球也是吉祥之物,它的各種變形圖稱“繡球錦”、“繡球紋”,廣泛應用于衣料、建筑、家具、什器等方面。民間又有獅子舞,過去也叫“五方獅子舞”,是年節及其他歲時活動的重要節目之一。一是綴結或彩飾獅子外套,人居其中,模仿獅子行走坐臥、俯仰跳躍。獅子外套中的人或為二(體大,也叫太師)、或為一(體小,也叫少師)。又有人手執繡球引逗、戲弄。而且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粗獷豪宕的北獅子與秀媚柔款的南獅子。這種獅,今天仍然活躍在國內以及海外華,的節日或其他喜慶活動中,還被搬上了雜技舞臺。石獅的形象在民間應用也很廣,雌雄兩獅相戲繡球,叫“雙獅滾繡球”。通常兩獅相戲,從它們身上掉下來的絨毛滾成一個球,小獅子就從這個球里生出來了。民間把繡球視為很吉祥的物品。節慶時還流行獅子舞、舞獅等,亦被視為喜慶的象征。此外,獅子還是驅祟辟邪的吉祥物,古代陵墓中常見到獅子形象的鎮墓獸和石像。不僅官府,就是民間邸宅門前也常雕有石雕獅子,除表示富有和權勢還有鎮宅之意。店鋪的屋頂上也常飾有獅子咆哮的雕像。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下一篇:石欄桿-明遠橋欄板保護與維修研究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