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牌坊的地位和明清石雕牌樓斗拱研究
發布時間:2013-06-17 09:20:59 閱讀:5458
作為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的牌坊,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雕刻上的牌坊的美學藝術,歷代受到世人的關注。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徽州古村落的牌坊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從它的歷史意義上都可以稱為中國牌坊之最,了解徽州的牌坊就可以在一定意義上對中國的牌坊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徽州牌坊原有一千多座,但隨著自然,人為以及歷史的變遷,現存的古牌坊也只剩下了一百三十多座。這些現存的牌坊中包含了牌坊的所有種類,對中國的牌坊歷史的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種類的繁多也是徽州“牌坊之鄉”名稱的由來。
最具有代表性是當年徽州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的牌坊,他作為歷史上從商起家,后又當官的商人,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商人。他的牌坊是最為典型而且意義最為豐厚的牌坊。
在徽州,貞潔牌坊也是不得不提的,那里的貞潔牌坊可以說是中國各個地方當中最多的了。究其原因,我們就得看看歷史上究竟發生了些什么!在胡雪巖的那個時代,經商幾乎成為了徽州地區家家戶戶都會從事的職業。而經商就得外出,男人們去外地經商,女人們卻必須守在家中,很多的男人在經商的途中或遇變故死亡,或者就是了無音訊。而在封建社會中,男人死了以后女人是不可以再嫁的,這些女人在那樣的社會中也就只有守寡了。而不管是自愿的還是被迫的,女人能夠立貞潔牌坊,在現在看來都是值得尊敬的。
作為牌坊活化石的徽州還擁有眾多的用來記載功德的牌坊,在那上面,我們也能夠看到很多的歷史的遺跡。石牌坊的文獻記載從石牌坊的風格看其建造的年代石牌坊建筑風格梁思成在《中國建筑史》中說到:“中國古代建筑有兩個明顯特征:斗拱,屋頂。”斗拱在中國木構架建筑的發展過程中起過重要作用,它的演變可以看作是中國傳統木構架建筑形制演變的重要標志,也是鑒別中國古代木構架建筑年代的一個重要依據。中國石質建筑是以木構架建筑為依據的,斗拱也可作為鑒別中國古代石構架建筑年代的一個重要依據。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面上都要安置吻獸,這原是道教符篆派中的一種鎮壓法物,以避禽獸、鬼魅、盜賊等的侵害。吻獸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呈現不同的形象,也是佐證建筑年代的依據之一。
明代牌坊中,斗拱多簡單明快,間隙大,層數少;吻獸的造型簡潔,與斗拱及建筑整體統一。如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明代石牌坊下、北京門頭溝戒臺寺明代石牌坊8、陜西耀縣藥王山明代石牌坊9,斗拱層數少,造型簡潔大方,吻獸均為龍,外形整體,較少細節刻畫。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明代“萬代瞻仰”石牌坊屋檐下承托一斗二升出兩跳的斗拱,與西岳廟中石牌坊的斗拱極為相似。而清代對斗拱的使用相當繁密,如山西平遙雙林寺牌坊、北京白云觀牌坊,斗拱層層疊疊,多達十余層,形成排山倒海的觀感,使牌坊華麗繁復。陜西耀縣藥王山明代石牌坊上的吻獸(圖2. 2龍角向上彎起,眼窩深陷,眼珠突起,龍嘴大張,利齒盡現,鬢角短發卷曲,其圖像特征與西岳廟石牌坊上吻獸(圖2. 3非常吻合。而清代建筑中的吻獸更是復雜多樣,表面多裝飾紋樣。明清兩代對華山西岳廟進行多次擴建和整修,明代文獻資料中并沒有三座石牌坊的記載,最早的文獻記載是乾隆五十三年版((華陰縣志》中對康熙四十二年整修后的廟貌記載,“正殿曰顴靈殿,殿九楹。前有石坊,中曰‘尊嚴峻極’、左為‘少牌之都’、右為‘薄收之府’。”
西岳廟全貌圖中第一次出現三座石雕牌坊,《救修西岳廟圖》(考古發掘清理出該碑殘石)
是在《中國古代建筑圖典》收錄的之中(圖2. 1) 6,圖中三座石牌坊在正殿顴靈殿前排列成一排。該圖反映的廟貌與乾隆五十三年版《華陰縣志》
對四十二年整修后廟貌記載接近。劉宇生根據文獻和圖例記載,認為牌坊修建年代在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之前,為清初建筑。
但是,文獻中多記載政府修繕的功績、銀兩和房屋、碑樓等情況。廟貌圖反映多是亭臺、樓閣的修造改建,繪圖因沒有標準制繪圖規范,畫家重點描繪對象和描繪目的不同,所以不能夠完全以文獻、繪圖來斷定牌坊的建造年代。根據劉宇生的觀點,石雕牌坊應在公元1703年修繕之前便有,但1703年之前的文獻和廟貌圖均無記載,所以不能推斷牌坊建造年代的上限。
本文http://m.openpad.cn。版權所有,未經批準轉載必究。
對此文章有什么疑問,請提交在石雕廠博客研究交流。
其他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