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祠堂石牌坊的作用有哪些
發布時間:2014-09-20 00:00:27 閱讀:5508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里,一個村落往往生活著同一個姓的一個家族或者幾個家族,而絕大多數的家族都會建立祠堂來祭祀祖先。祠堂除了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外,還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和家族的社交場所。有的宗祠還附設學校,族人子弟就在這里上學。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規模大、質量好。祠堂石牌坊是祠堂的附屬建筑物,石牌坊經常被建造在祠堂的門前,其上往往記錄著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承載著后代的敬仰之情。
武侯祠牌坊
武侯祠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而設立的祠堂。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武侯祠,其中最享有盛名的是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其次是河南南陽的武侯祠。南陽武侯祠坐落在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臥龍崗,其內部建筑布局嚴謹,主要建筑由東而西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其中有三座石牌坊--"千古龍人"石坊、三顧坊和"三代遺才"石牌坊。
"千古人龍"石牌坊位于祠前崗坡的第二層臺階上,是南陽武侯祠入口的標志。這座牌坊為四柱三間樓式石結構建筑,高9米,寬13.5米。正中間匾額上有"千古人龍"四個大字,意為諸葛亮為永垂千古的杰出人物。額枋上浮雕"丹鳳朝陽"、"麒麟送子"等圖案,次間橫額則雕刻著諸葛亮的生前故事,如"躬耕南陽"、"草廬對策"、"舌戰群儒"等。這座石坊,望柱沖天,渾厚端莊,在古柏的映襯之下使武侯祠顯得巍然壯觀,令人肅然起敬。
三顧坊是南陽武侯祠的第二座石牌坊,牌坊兩面分別刻有文字"漢昭烈皇帝三顧處"和"真神人"。"昭烈皇帝"是劉備的謚號,這座石雕牌坊就是為了紀念劉備納賢而修建的。牌坊南邊是諸葛亮躬耕的舊地,如今已經變成了林木草地,這里還豎立著一座"漢武侯躬耕處"石碑。牌坊北邊原有三棵古楸樹,據說是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時拴馬的地方,現在僅存一顆,虬曲盤附附在臥龍潭的岸邊。
"三代遺才"石坊是南陽武侯祠的第三座牌坊。"三代遺才"意思是諸葛亮的才德可以與夏、商、周三代賢人相媲美。這座牌坊是四柱三間漢白玉石結構,中間門柱上刻有歌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的對聯。初說,清康熙年間,南陽武侯祠只有兩座石坊,當康熙帝問南陽知府王維新武侯祠有幾座石雕牌坊時,王維新誤答為三座。為了免除自己的欺君之罪,知府王維新回到南陽府后立即建造了這座石牌坊。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廠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