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上的吉祥瑞獸
發布時間:2013-08-03 09:20:39 閱讀:5184
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更為稀有,足見漢文化對夜郎故地影響之深。貴陽青巖百歲坊,是青巖現存3座原有石牌坊中價值最高的一座,今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而以“石文化”著稱的青巖古鎮則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青巖百歲坊建于清道光二一三年(1843年),全稱“趙理倫百歲坊。”古人認為,人活百歲為上壽,八一為中壽,六一為卜壽。趙理倫百歲坊乃名副其實的“上壽坊”。石雕麒麟-石獅子-都是民間雕刻題材中的祥禽瑞獸,石牌坊的主要特點是,4根立柱的抱鼓石不是“抱鼓”而是石獅子。8尊石獅均尾朝上頭朝卜,活像民問的獅子舞,正由桌上往卜跳。藝術大師劉海粟看了這些石獅,認為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一般石獅多取蹲式,雖然威嚴卻失之呆板。而石牌坊上的石獅,一反常規,形同“猛虎下山”,特別富有生氣。仔細觀察,8尊石獅,前后左右對稱,中問兩對為雄獅,旁邊兩對為雌獅。雄獅身高0.65米,身長1.95米,雌獅身高0.65米,身長1.69米。雄獅戲寶,雌獅護仔,交相呼應,相映成趣。
龍坑場石雕牌坊田業四份,契價銀二千五百六十一兩,管收市斗租谷一百三十一余石,作為掌教束修及生童月課膏火之費”。經朝廷恩準,在城南10公里處之貴(陽)遵力大道上的龍坑場口修建功德坊。貴遵大道乃川黔重要地段,一年四季,行人如織。其坊坐北朝南,四柱三門,面闊7.24米,通高14米,由60多塊精雕細刻的料石構成。上刻各種圖案70余幅。眾多匾聯文字,出于名家之手。其中著名外交家郡人黎庶昌題寫的隸書對聯為:“物與平施大道允同君子履;德能比善芳規卓有古人風。”此坊系為標榜邵氏“貞節百歲”而建。而建于清道光二一六年(1846年)的赤水永合節孝坊,則為族表劉鄭氏守節行孝所立,其最大特點是“抱鼓”上方刻石雕大象和石雕麒麟。興義魯屯貞節坊,原有4座,今存3座,建于清道光年問,均為四柱三門五樓牌坊,于1985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一座黃氏坊,面闊7米,通高7米;兩座李氏坊的規模與黃氏坊基本相同。在相距一米的狹小范圍內趙理倫百歲坊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幼的畢節天河貞壽坊,原在城東南之雙樹灣,為了石牌坊能妥善保護起見,并為天河公園增加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整體移至公園內,仍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