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石欄桿和佛教八寶浮雕
發布時間:2013-12-27 08:00:35 閱讀:10992
八吉祥作為一組吉祥物,在佛教傳播的過程中也己經逐歩融入到了民間。許多民用瓷器、景泰藍、石雕飾物、在寺院雕刻中,常有石雕八吉祥圖案出現,造型不一,復雜多變,而且越來越多地帶有漢族圖案的意韻,并和漢族常用的其它吉祥象征圖案(如壽字)相雜糅。可以說,作為供具,它還屬于佛教專用;作為圖案,它似乎己經世俗化、生活化了。生活中,八吉祥浮雕常常被作為吉祥的標志,雕刻或描畫在各種寺院石欄桿浮雕上。
各地的佛教寺院中,許多陳列在大殿前庭中的石欄桿的浮雕之上便常會出現這類吉祥圖案,與漢族原有的"八寶"圖案類似,八吉樣并不是必須以八種為固定模式出現,而是任取幾種,。嘉祥縣長城石雕廠認為普濟橋上的吉祥八寶圖案組合便不是純粹的佛教用物,而是與民間的祈盼吉祥方式相融合之后,以在橋身西面靠左側的小拱上部有兩幅雕塑,均為淺浮雕雕刻,左邊是一回環形的繩結圖案,外圍構造大致為菱形,兩邊飾以飄帶,呈環狀相扣,尾部飄逸,是精美,這讓我們想到了中國結。
中國結作為民間的一種編織藝術,最初應起源于上古時期的結繩記事,僅僅是先民們記憶和交流的一種方式,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結"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并逐漸具有了自己的特點。在文字替代繩結記事之后,"結"也便漸漸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種裝飾品。因其外觀對稱、精致,并且打結的形式變化多樣,
有如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足以代表中國繩結之精華,所以將其總稱為"中國結"。傳說中,中國結是由一名和尚閑來無事所編出的一個整結,通身只使用一根繩子,然后在結上串上各式各樣名貴的佛教飾品,再在結上穿上編成王字形的穗子,后來漸傳入民間,流傳至今。在編織結的過程中,和尚為了表明他一心一意向佛的決心,所以是采用一根絲線編織出來的,穗上的王字是為了體現他至高無上的信仰而做的。而在中國結傳入民間之后,其意義也有所改變,從單純的宗教信仰轉變為中國人對親情、友情以及愛情的一心一意,同時也成為結的擁有者至高無上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至于和尚編結故事的真真假假,如今己無從考證,但其中至少說明一點,中國結與佛教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普濟橋石欄桿浮雕上的這個結便是佛教中常見的盤長結。盤長結作為佛門"八吉祥"之一,象征貫通天地萬物的本質,能夠達到心物合一,永恒不減的最高境界。藏傳佛教稱之為"結",全稱應是"金剛結"。密宗修持時,通過一定的加持儀式,才能系上這種結。受了此結,便可以得到佛的庇護。這種石雕盤長結浮雕在佛教的寺院中非常常見,取其"佛說回環貫徹一切通明"之義,吉樣結常被用作供具,列于佛前。如山西交城玄中寺七佛殿七佛前所列置的便是這種吉祥結供具。
本文修改于2016年10月22日
版權屬于:神畫石雕有限公司-專業的石牌坊廠家(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