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雕刻的警戒意義是什么
發布時間:2012-05-20 08:50:24 閱讀:6758
“戒石石雕牌坊”簡介;清朝的直隸總督,處天子腳下,控京畿要地,權高位重,被稱為"天下總督之首","疆臣領袖",他們在直隸的所作所為、功過是非,直接映照出清代的興衰榮辱,歷史內涵十分豐富。可以說,"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在近兩個世紀中,直隸總督署一直是直隸省的軍政樞紐機關,衙署格局森嚴肅穆,處處表現出總督權威和威嚴,立于衙署前的被稱之為"戒石坊"的"公生明"戒石石雕牌坊,即是體現其權威和威嚴的代表性建筑物之一。
簡易石雕牌坊-三門三樓大方型2
戒石石雕牌坊立于總督署大堂正南沿甬道不遠處,為石質的四柱三間石牌坊,石牌坊坐北朝南。南面明間匾額上題有"公生明"3個大字,其源出自《茍子·不茍篇》的"公生明,偏生暗"及《茍子·正論篇》的"上公正則下易直,易直則易知,易知則易明,是之所有生也。"北面石牌坊匾額上題有由宋太宗親定、由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書寫的"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16字石牌坊制作的含義,。宋太宗所定的這l6字戒銘來自五代后蜀主孟昶。據宋代洪邁的《容齋隨筆》和趙翼的《陔余叢考》等書記載,五代時,后蜀主孟昶為了約束官吏的行為,'曾撰寫了戒飭官吏的銘文24句,每句4字,共96字。據《昭代叢書》記載,后來,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后,在審閱滅亡的后蜀國主孟旭對臣下的訓諭中,見此語對本朝臣下很有用,為了約束本朝官吏的行為,以減少老百姓的不滿情緒,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便從孟昶所撰的戒飭官吏的銘文中摘取了"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4句16個字,命人寫后頒行天下,令全國各地衙門都刻石立碑,稱之為《石牌坊銘記》,也稱為《戒貪碑》,以教育各級官吏。
載請注明: 轉載自中國石雕牌坊石牌樓制作第一廠家電話13791739397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廠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上一篇:嘉祥雕刻制作的五大步驟是什么
下一篇:石牌坊雕刻存在的作用是什么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