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為什么被稱為石牌坊之鄉
發布時間:2014-08-28 00:00:28 閱讀:9454
始建于東漢年問的巴蜀古騷道,在從重慶往西北進入川東的地方,有一小段3公里長的石板路,其問矗立著13座石牌坊,它們呈南北向,如念珠般一字排開。加上散落在古道邊響石、石燕橋及漁箭三鎮的4座石牌坊,密集的17座牌坊群落被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牌坊所在的四川隆昌縣被命名為“中國石牌坊之鄉”。
豐碑承載歷史
隆昌屬內江市,“北接秦隴、南通滇海、西馳敘馬、東達荊襄,以彈丸而當六路之沖,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據《隆昌縣志》記載,隋唐時期以來,隆昌縣因占地理的要沖,一直是商賈云集、文人輩出的地方。隨著時問的推移,一些名流官宦,或懷著千古流芳的向往、或抱有揚善除惡的目的,紛紛立坊,一些富商也隨之效仿,于是一座座“節孝”、“貞節”、“德政”牌坊拔地而起,立坊積德便成了社會之風。隆昌石牌坊自明弘治九年即“奉旨”建造,歷五百余年穿越古今,有“立體史書”之稱。隆昌境內原有明清時期石牌坊共69座,歷經風雨滄桑、天災人禍,大多已被毀。現存的石牌坊群建造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至光緒十三年(u887年)問,隆昌石牌坊群大多為四柱三門三重檐五滴水石質牌樓式建筑,平均面寬9米,通高9米,坊問距離最近處僅10余米。牌坊蘊涵華夏文明精髓,是集哲學、歷史、數學、文學、力學、建筑學、美學為一體的建筑精粹。
現存的17座石牌坊有著17個動人的故事。牌坊的正門上分別刻有小同的碑文、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福”、“壽”等寓意的浮雕。無論是功德牌坊、警示牌坊、節孝牌坊、百壽牌坊,在修造、雕刻、篆寫文筆等方面都極其講究,還包含著除暴安良、政通人和等等,能給今人以教誨的積極內容,即“正能量”。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廠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