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江西湖北三地石牌坊的相同之處和差別
發布時間:2014-07-12 08:01:14 閱讀:4979
徽州江西湖北三地石牌坊的相同之處和差別,三地的牌坊主要以石牌坊為主,也有木牌坊,但是保存下來少,如徽州無獨立的木牌坊,有兩座門式坊。江西和湖北有,江西如于都步蟾坊,形制奇特,斗拱做法大氣。湖北如元裕宮延禧坊,斗拱出挑大,做法精致。磚牌坊無獨立式牌坊,都用于牌坊門。
不同之處
從型制上來說,徽州明清石牌坊區別最大,前后演變非常清晰,明朝的石雕牌坊主要型制為非沖天式牌坊,且以三間四柱五樓最多,沖天式牌坊有但少,清朝的牌坊主要型制為沖天式牌坊,其中三間四柱三樓沖天式最多,清非沖天式牌坊也有,但比例不多,且主要是單間雙柱三樓,沒有獨立的三間四柱三樓牌坊,只有門坊的形式。這個演變過程是石牌坊從早期的仿木到凸現本身特質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漸簡化突出紀念性、細部做法逐漸簡化的過程;江西的牌坊主要型制為非沖天式牌坊,且以三間四柱五樓居多,少有沖天式牌坊,明清牌坊前后演變不是很明顯。相對于徽州、江西都有一種占據主導地位的型制,湖北牌坊則主要是沖天式牌坊和非沖天式牌坊,兩者都占有很大比重。同時也可以看出沖天式牌樓江西、湖北都沒有,這可以看作是徽州牌坊的一個特色,這三個地方最普遍的還是三間四柱的形式,江西、湖北的單間雙柱較少,可以說單間雙柱三樓、一樓沖天式,單間雙柱三樓非沖天式牌坊等也是徽州牌坊的一個特色。當然湖北的沖天式牌坊是三地最多的,主要見于文廟、陵墓等建筑類型中。
從材料上說,三者雖都以石牌坊為主,但是徽州生產的石料種類和數量都最多,質地有的相當好,如當地的茶園石、黯青石等,石料最容易獲取,這對于牌坊的建造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從功能性質上說,徽州的門式坊少,多用于宅第,很少見用于宗祠,更傾向在宗祠前立牌坊,江西、湖北的門式坊多,且成為當地一種普遍的做法,多用于宗祠、宅第、寺廟等,這表明江西與湖北的牌坊更注重其實用性,將許多旌表性質的石牌坊與建筑連用是一種節材節地的做法,尤其前面提到的湖北通山的“牌坊屋”很具特色。徽州石牌坊的斗拱等構件有哪些,門式坊不用沖天式牌坊的形式,多是非沖天式牌坊,湖北多用三間四柱三樓,江西除了用三間四柱三樓外,常用五樓的形式;徽州、江西的標志坊少,湖北的標志坊多,常見于文廟、祠廟、寺廟、陵墓、道觀、宮殿等;徽州、江西的民間旌表性質的牌坊多,湖北此類的牌坊少,但是其中都比較多是節孝坊,這基本上成了一個普遍的規律,在民間旌表類石雕牌坊中往往是表彰婦女守節的牌坊最多,這正是封建禮教和倫理道德對婦女摧殘的一個用力證明。當然,也有些細微差別,如徽州除了節孝坊,功德坊、仕科坊也很多,江西則是仁義坊相對來說很多,樂善好施在江西表現的較為突出。這可能在執行封建思想的標準來說,每個地方都有些傾向性。如徽州商人的觀念是“人生第一等生業只是讀書”,讀書中舉考取功名,進入仕途是他們最高的追求,這在徽州就表現的非常強烈,在封建社會里,這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當時人們的理想,只不過有些地方并不是如此強烈,如江西,也有功德坊、仕科坊,但相對徽州來說要少些,江西人比較看重以財生義,行善等義舉在當地比較常見,這些與當地的社會文化、社會背景等都有很大的關系。
從單體造型來看,徽州明朝石雕牌坊細部復雜,造型豐富,雕刻精致,清朝石牌坊細部簡化,整體造型簡潔,不拘泥細部雕刻與雕鑿,總的說來,徽州牌坊是比較高大富有氣勢;江西牌坊造型多樣,雕刻精美,甚至有的甚于徽州牌坊,雕刻細膩過于繁瑣。氣勢上不及徽州牌坊來的雄偉;湖北牌坊(不論及門式坊)體量偏小,用料粗大,造型敦厚穩重,有的雕刻過于粗糙。
從群體造型來看,徽州有很多位于村口石牌坊群的實例,講究群體中單體重復的韻律美,及所帶來的氣勢。江西、湖北這方面的例子很少見到。不過江西進賢的理學名賢坊和晝錦坊,一前一后通過墻體的圍合形成的空間是頗有特色的。
總的說來,徽州牌坊,就獨立式石雕牌坊來說是很多的,且較集中,形成了一定的氣候,做法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地域特征最為明顯,這也是人們熟知徽州牌坊的一個原因。江西牌坊,門式坊很多,獨立式牌坊也有很多,但分布較散,很少有人挖掘,種類繁多,有很多具有個性的牌坊,有三間四柱一樓的,還有四樓的,還有很多三間六柱的平面為“曰”,當然也有共性之處,本文總結了三間四柱五樓牌坊的一些特點,相對徽州來說,地域特征要弱些;湖北牌坊,門式坊很多,這與江西有些類似,獨立式牌坊較少,且分布較散,各式各樣的都有,沒有一個占據主導地位的,難以總結其特點,當然湖北牌坊不乏精品,不乏個性,雕刻技藝上并不遜于徽州、江西的牌坊,之所以沒有形成氣候,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現存的石牌坊數量偏少。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