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嘉祥石雕雕刻之鄉
發布時間:2014-10-10 00:00:26 閱讀:4858
“嘉祥石雕雕刻之鄉”這個名詞自我記事以來就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當中了。無論是從他人的口中聽到,還是在縣里很多地方看到的宣傳標語。小時候也經常聽到老一輩的人講起嘉祥石雕的一些情況,當然,由于講給我這些情況的老先生的年齡原因,他們也大多知道新中國成立時期嘉祥石雕的整體面貌。在當時,由于新中國剛剛成立,各方面函待完善,全國各方面的建設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嘉祥石雕藝人參與修建了許多首都的知名工程,新時期的嘉祥石雕進入了大眾的視野,開始在全國之內小有名氣。
“嘉祥石雕雕刻之鄉”真正的被大眾所熟知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由于改革開放的緣由,中國開始走向世界,市場經濟就取代了計劃經濟掌管市場,市場經濟的核心是競爭。由于競爭緣故,嘉祥石雕業內開始優化設備,力圖做出更好的石雕作品來加大企業的競爭力。正是因為如此,嘉祥縣做出的石雕產品無論在質量上還是藝術水平上都征服了市場。
近幾年,嘉祥縣出現了一種現象:由于嘉祥石雕行業的發展,石雕業需求的人員越來越多,許多孩子輟學進入石雕業,許多家長也并未制止,甚至鼓勵這種行為。這也在客觀上就成了嘉祥高水平人才的減少,影響了嘉祥的教育質量。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嘉祥縣的教育不好,其他行業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其中當然包括石雕行業。可能會有人覺得教育問題對于石雕行業來說沒有什么影響,認為從小從事石雕生產活動而不去上學深造也能在未來收獲很多利益。但有一種現象可以推翻這些人的言論,那就是:許多的石雕企業的成功老板在獲得利益之時去高等學府進修,去學習更多知識。因為只有學習,只有不斷豐富自己才能使石雕企業不斷壯大,這樣也才能使嘉祥石雕在同國內其它地域的石雕產業進行競爭時擁有優勢。
2007年,我進入山東師范大學學習雕塑,每當和一些老師談起當今的嘉祥石雕時,他們對現在的嘉祥石雕現狀都感到惋惜,惋惜的是:嘉祥石雕現在有很多的廠家只是一味的復制、抄襲其它石雕作品,這些廠家都在抄襲復制,其中經常被抄襲復制的石雕廠就是長城石雕廠,他們的石雕工藝藝術品只要是擺放出來就會被很多那些沒有創新精神的廠家去復制抄襲。然后這些石雕藝術精品就會被那些模仿者胡亂雕的刻成影響嘉祥石雕的宣傳和城市面貌,不管是工藝還是雕刻圖案都被他們為了利益而破壞。就打比方長城石雕廠雕刻的一座精品石雕牌坊在安裝完成以后,就被那些只知道利益的雕刻廠家模仿出了大型,雕刻工藝就被利益給放棄了。尤其是西方著名雕塑,且復制出來的石雕作品既無寫實性又無趣味性。也就是既無神似又無形似。甚至一些石雕園林小品,質量低下,影響城市形象。現在“劣質”似乎己成了嘉祥石雕的代名詞。也就十幾年的時間,為什么曾經輝煌的嘉祥石雕成了這般摸樣?曾經的“中國雕刻之鄉”去哪了?造成這樣的現象原因大致有兩點:第一,其內部原因是,近幾年嘉祥石雕從業人員素質低下,沒有學習過專業藝術知識的人轉行從事石雕生產,加上嘉祥石雕業內惡性競爭,只追求利益,完全忽視了石雕成品的藝術性。嘉祥石雕在外界的名聲越來越差。第二,外部原因是,許多外界從事石雕生產貿易的商人只看中了嘉祥石雕的加工成本低、勞動力資源豐富。來尋求低價格的產品,并未注重作品的藝術水準。并且,許多國內美院老師只單純得把嘉祥縣許多企業作為雕塑“活”的制作和放大基地,更未嚴格把關石雕作品的藝術性。這就造成低劣的石雕作品進入市場,影響了嘉祥石雕的聲譽。
面對嘉祥石雕這一“中國雕刻之鄉”由盛轉衰,我作為嘉祥人在替家鄉惋惜的同時,當然也想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所以借由此論文為致力于改變嘉祥石雕現狀的當地政府和石雕從業者提供一些參考。
版權屬于: 嘉祥石雕廠(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