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浮雕人物-寺院八十七神仙卷
發布時間:2013-10-18 07:00:16 閱讀:8114
《辭海》中對《浮雕》一詞的解釋為: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的一種雕塑,依表面突起的厚度不同,分為高浮雕、淺浮雕等,也有二者結合的形式。廣義上泛指附屬在一切物體壁面上的紋案、圖形等雕刻形式,包括器皿、建筑立面、室內界面、產品外觀等,并起到一定的裝飾、功能性作用,浮雕是雕塑藝術的表現方式之一,雕塑是雕與塑的合稱。雕與塑是雕塑藝術經常運用的兩種方法:前者是用雕刻石頭、木材等堅硬材料的方法制成作品,稱雕像或雕刻;后者是用受控勃土或其他柔軟材料的方法制成作品,稱為塑像或石雕。石雕是減法,塑像是加法。按照石雕的形態可分為圓雕、浮雕和透雕(鏤空雕)三大類。從浮雕的表現特征來看,浮雕是介于石雕與繪畫二者之間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浮于表面,而壓縮于石雕,浮雕的空間構造既可以依附于某種載體,又可相對獨立地存在。既有雕塑的蘭維特征又有繪畫的二維特性。近年來,它在環境裝飾、藝術設計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本文所提的浮雕特指用于建筑空間內部即室內空間界面上的裝飾性浮雕。
浮雕的藝術特征
淺浮雕起位低,形體壓縮大,二維特性較強,較接近于繪畫,不是靠實體性空間來創造空間形象,通常多數是利用繪制法、透視法等處理方式來形成較抽象空間形式,這有利于提升浮雕對載體的依附性,寺院浮雕照壁中有很多淺浮雕,也有深浮雕,下圖梵天寺中的八十七神仙卷就是淺浮雕,
,就是采用淺浮雕手法的代表作,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地表現出充滿生氣的藝術形象,并以復雜的動勢貼切地展現出人物和動物的內在情感。
通常為適合特定視點的需要,浮雕較圓雕的不同是經形體壓縮處理后的二維特性。浮雕與圓雕有著相對的平面性與立體性,與圓雕相比,浮雕通常按照繪畫原則來處理空間和形體關系,浮雕空間壓縮程度控制,要依據所要表現對象的功能、主題、環境位置和光線等因素。根據壓縮空間的高低,形成浮雕的兩種基本形態,即高浮雕和低浮雕。高浮雕起位相對較高,形體壓縮程度較小,空間構造和塑造特征方面更相似于圓雕,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維形體的空間起伏或夸張處理,形成濃縮的空間深度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浮雕藝術對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種特別的表現力和魅力。臺兒莊寺院浮雕牡丹,如圖,是高浮雕透空浮雕的杰作。
浮雕在內容、形式和材質上均比較豐富多彩,這點與雕塑、繪畫一樣。既可以相對獨立地存在,又可依附于某種載體。在建筑及建筑構件上的使用受關注較多,用于 建筑上的浮雕是指附屬于建筑物上內外空間上的裝飾藝術,包括室內外界面,它的空間方式與建筑的立面裝飾及構件、室內的界面裝飾聯系密切,所以它是與建筑物 聯系最為緊密的一種藝術形式。浮雕是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構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依附在一定的界面基礎上,供人們觀看,由于其壓縮的特 性,所占空間較小,適用于多種功能空間、環境的界面裝飾。如果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那么雕刻鑲嵌的浮雕藝術便是立體的繪畫。
版權屬于: 嘉祥縣長城石雕廠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