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凈化域佛塔上的吉祥圖案及雕刻樣式
發布時間:2013-11-29 08:00:23 閱讀:5542
在距離永定門外約兩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西黃寺。寺內有一塔院,院里有一座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金剛寶座式的佛塔。據說是一座衣冠冢,乃為紀念西藏的六世班禪所建造的。塔院內古木參天,環境清幽。塔矗立在一個高達三米的石座上,主佛塔為喇嘛塔樣式,高約十五米。塔基呈八角形,有上、下兩層,下層刻有海水波瀾形狀,魚、蝦、鱉、螃蟹等生物優游其間;上層則刻鳳凰、卷草及卍字紋圖案。塔基上面是八角形的須彌座。座上有許多蝙蝠、獅子、鳳凰、云紋、蓮瓣、卷草等動植物雕刻。在須彌座的束腰部位分刻有釋迦牟尼從出生直至涅燊的“八相成道”的浮雕。浮雕不大,但畫面上的人物突出,形象生動,作為背景的樹木、山石、屋宇也刻畫得細致入微。在束腰的轉角處,還雕刻有八尊金剛力士。其中七尊力士為裸體,肌肉強健,顯示力負千鈞之態。西側一角的力士,則腳穿靴子,頭戴虎皮帽,又是一副俗人的模樣,非常有趣。
在須彌座的上方,又加一八角形的折角須彌座,上面分別刻有八尊坐佛像。覆缽形的塔身,就設在須彌座上方。塔身正面是一佛龕,內供奉三世佛坐像。佛龕旁邊,是圍繞塔身的八尊菩薩相。這些佛菩薩像寬肩瘦腰,面容清秀,明顯屬于清朝強盛時期藏傳佛教佛像的造型。在覆缽塔身之上的是塔剎。它安置在一小蓮花須彌座上,剎身有“十三天”相輪,相輪上安置鎏金的蓮花寶瓶剎頂,兩邊還裝飾著鎏金的垂耳。這種塔頂裝飾在我國古代佛塔中是比較少見的,很有價值。除了主塔之外,其四隅還分別建有四座基本對稱的小塔。但它們屬于八角形的經幢式樣,與主塔明顯不同,有意思的是,它們又吸取磚木結構外檐式的模樣,塔高八米左右,佛塔身上刻有佛教經文、菩薩像,以及蓮花瓣等裝飾圖案。
此外,在主佛塔及四小塔的南、北兩側還建造了石雕牌坊。牌坊上繪刻鳳凰、天龍、八寶等裝飾花紋。在主塔前的兩邊,還雕刻兩尊可能是作為避邪的石獸,張嘴吐舌,作怒吼之狀,背上有雙翅,身后還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
版權屬于: 嘉祥縣長城石雕廠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