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云觀的石雕牌坊石塔等雕刻
發布時間:2012-07-13 00:00:51 閱讀:6626
白云觀南是一座四柱五門三層歇山頂式石雕牌坊,上有“天勝境”的金字,傳說石雕牌坊是觀內第二十
代方丈高云溪等人建造。1997年筆者走訪久居白云觀旁的80多歲的馬老先生,馬先生講:石雕牌坊前
原本有兩方石碑,碑文是l949年前北京各民間企業、店鋪、商人為白云觀捐款的功德碑,“文化大革命”
期間被砸掉,埋在西邊的墻根下。
20世紀80年代白云觀道長從別的地方買來一對石雕石獅放置在牌坊前。這對高大的石獅,原是克勤
郡王府門前的刻品,石獅基座部分有損壞。從損壞的地方可以看出,石獅與石雕須彌基座是分開雕刻的,
石獅下有5—6公分厚的連體底層;須彌座上有凹槽,石獅底層放在須彌座凹槽里,結合成一體,嚴絲合縫,
表面刻花圖案連接完整。這樣鑲嵌組裝的石獅在北京城古獅中并不多見。
石牌坊西有三開間鄰街殿房,原中間是過堂門,門旁有一對門枕石獅,“文化大革命"時期被砸,面目
全非。現在過堂門房屋幾經改造,成為專賣道教用品的店鋪。
復興門的西南,西便門往西1公里是號稱“全真道教第一叢林"的白云觀。追溯歷史,白云觀創建于唐玄宗開
元二十七年(739),初名天長觀。金代時稱十方大天長觀,接納各地云游道士寄住,后改名太極宮。金
正大元年(1224)全真龍門派長春真人 丘處機主持太極宮,改名長春宮。正大四年 (1227)七月丘處機
去世,其弟子尹志平買長春宮東院,命名白云觀,建處順堂,埋葬丘處機遺骨。明洪武、正統年間大規
模修繕和擴建,清康熙十五年(1676)17,.擴建修繕,形成今日格局。現在白云觀的院落內外有古石獅
七對,分布在各門前。
西北最大的道觀-白云山石雕牌坊牌樓)
白云觀山門前有一對高約5米的漢白玉八棱石雕華表,華表頂各蹲坐一只石雕貔貅,石雕貔貅面朝南
蹲坐在連珠束腰盤之上,西邊的石雕貔貅齜牙咧嘴,東邊的石貔貅緊閉著嘴,高瞻遠望,起著望天吼的作用。
山門前還有一對石獅,這對石獅是白云觀的舊物,什么時間雕鑿的不清楚,從清末白云觀老照片中清
晰地看到石獅就在現在的位置上,至d-"有100年以上沒移動過。石獅高大,造型秀麗,裝飾味濃,雕刻
精細,特別是繡球、小石獅、須彌座上的錦鋪刻滿了浮雕圖案,十分精美,渾圓酣厚,很像是清乾隆盛
世時期的石刻品。石獅多年來得到道人們的呵護,才完整留傳至今。
威武的漢唐風格石雕獅子雕刻
四進院是丘祖殿,傳說丘處機尸骨被弟子們埋藏在殿內。丘祖殿的殿東側門叫“雅量含和"門,門旁有一
對石獅;殿西側門叫“天為向化”門,門旁有也一對石獅。這兩對石獅都是用白石雕刻,應是同時期雕鑿的,
其特點是個頭不大,雙耳朝天,造型夸張,神態溫和,可能是清朝擴建白云觀建筑時添造的。
白云觀中路西側院有一著名的元辰殿,又名六十甲子殿,供奉著60位宿神。元辰殿建于金章宗明昌
元年(1190),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我廠的石雕獅子_石獅子_獅子雕刻為什么分南北獅子
殿門前的一對石雕麒麟是白云觀舊物,造型有些古怪,麒麟嘴和鼻子形成一個向內的側平面,工匠
師傅巧妙地在平面上塑造出鼻、嘴、牙、舌、須等;獅頭頂圓禿,螺旋式的卷毛排列在腦后,獅耳像半
個葫蘆扣在上面,橢圓眼直視,石雕麒麟身形較肥,四肢短粗,前腿為方棱造型,后腿外側面也出一個
平面。后背上是雙錢花結,花結下兩條綢帶飄動,尾巴上翹呈三個鬃卷紋。總之,石獅造型比較夸張
有圓中帶方的特點,屬清代晚期風格,只是在局部把圓的部位做成平面方棱狀,這可能與雕刻工匠的審
美觀有關系。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廠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上一篇:嘉祥雕刻制作的五大步驟是什么
下一篇:寺院石雕須彌座欄板雕刻賞析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