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觀音堂八大明王四大天王雕刻特點
發布時間:2012-10-01 01:02:19 閱讀:13066
大同觀音堂八大明王雕刻特點
1.大同觀音堂八大明王石雕藝術表現手法 通過對大同觀音堂八大明王雕像的實地考察,了解這8尊雕像為石雕造像,采用圓雕、浮雕、線刻和鑲嵌相結合的手法進行雕刻,展現了遼代民間佛像雕刻的風格特點。大同觀音堂明王雕像群整體為圓雕形式,它們構圖單純、動態鮮明,每尊明王像正面及頭部雕刻細致,背部雕刻簡單,其中的面部雕刻最為精彩。每尊四大天王雕像五官雕刻清晰生動,面部表情真實,眼、鼻、嘴、舌、牙及面部結構細膩。服飾雕刻較為概括,從現存的雕像上可見其服飾規整的雕刻特點。明王雕像的腿腳部位雕刻略顯放松,由于腿腳處的包泥部分已脫落,現可清晰的看到刀刻的痕跡。
浮雕按表現的強弱立體度可分為高浮雕和淺浮雕。大同觀音堂明王雕像群高浮雕主要表現在每尊雕像的發飾雕刻上,除大笑明王外,其余7尊明王的發飾呈火焰狀高高隆起,形成強烈的立體視覺感。
淺浮雕與高浮雕相比立體效果較弱,每尊雕像所著的天衣、巾帶、裙和褲都用淺浮雕的手法進行表現。從雕像上看,有衣服包裹身體的感覺,體現出雕像著裝輕薄的質感。在石雕上運用鑲嵌手法,主要用于雕像眼睛的表現,起“畫龍點睛”作用。大同觀音堂明王雕像的眼球用黑色嵌石鑲嵌,使明王表情十分生動。
大同觀音堂八大明王雕像群,將圓雕、浮雕、線刻、鑲嵌等多種手法完美結合,極大地體現了中國石雕藝術的特點。
大同觀音堂八大明王和四大天王雕刻為民間雕塑藝術,其雕像特點與這一時期的社會生活習俗緊密聯系。遼代是以契丹族為主要統治民族的政權,八大明王雕像采用契丹族男子的髡發發式進行雕刻,以豎起的發型表現菩薩的憤怒象形。
契丹族原以漁獵為生,為了保暖隔潮,他們的服裝以袍式為主。
觀音堂八大明王下身著裙,與契丹袍的造型有相似之處。
隨著契丹族與漢族的接觸,以捕魚、狩獵、采集為主要生活方式的契丹族變為從事畜牧業,契丹人為了保暖在腰間系帶,為了便于騎馬喜穿靴。觀音堂八大明王,雖未著靴,但從未過膝的褲與腿腳裸露部分可以想到契丹人靴的長度。八大明王雕像特征與契丹人的外貌特征基本相同,從而體現了八大明王雕像的寫實性特點。
三、大同觀音堂八大明王彩繪特點大同觀音堂八大明王雕像和四大天王雕刻是在石雕的基礎上進行包泥彩繪,與距它幾公里遠的云岡石窟第五、六、七、八等窟的彩繪雕像在手法上有相似之處。從現存雕像的面部及上肢彩繪脫落處可以看到,這八尊雕像均為細沙巖石雕刻。面部和上身雕刻細膩,刀痕較少; 下身,尤其腿部雕刻粗狂,刀痕清晰。雕像包泥較薄,手法細膩,五官及手指等細致部分清晰可見。
一、大同觀音堂八大明王和四大天王石雕像結構特點按照佛教的說法,大日如來入三魔地,變法界為八輻輪,自坐其臍中,而現佛頂輪王像,又化出八方色輪八佛頂及七寶。在我國古代,唐以前的明王像都為坐像,而大同觀音堂的八大明王雕像為遼代作品,它們均為立像。
觀音殿東側由北向南第一尊四大天王石雕像,身體的比例為,整個雕像最寬處在頭部兩側第一臂,該明王頭形較長,第一臂的雕刻增加了頭部所占的空間面積,使該明王像的肩以上部分與上身和下身所占的空間比例大致相等。馬頭明王上身前傾,第二臂將胸前的空間作了很好的利用。雕像最前端位置為第一臂的左手處,它與雕像臀部的最后端相呼應,身體重心穩定。
觀音殿西側由北向南第一尊無能勝明王雕像,身體比例為 1:5,雕像最寬處位于頭部兩側。第二臂左右兩手持斧,斧舉于明王身體右側,由于左腳向左側伸,將身體的重心進行了很好的調整,整個雕像左右平衡。
觀音殿東側由北向南第二尊四大天王石雕像,身體比例為 1:6,雕像身體直立,左右對稱,身體重心落于兩腳。
觀音殿西側由北向南第二尊大威德明王雕像與大笑明王雕像整體結構基本相同,但大威德明王頭頂上有豎起的怒發,身體比例為 1:5,頭部高度高于大笑明王頭部。由于該明王每手位置低于腰部,手中各持法器,使得身體重心因手中的重量感而下移,而右側第一臂手中持有戟,戟頭部分面積較大,又將整個身體重心作了很好的調整。
觀音殿東側由北向南第三尊大輪明王雕像,身體比例為 1:5.5,雕像最寬處為劍尖和金剛杵頭之間的部分。整個造像左右平衡,上下協調。
觀音殿西側由北向南第三尊不動明王雕像,身體比例為 1:4.5,左腿向左側伸,整個雕像上下穩定,左右協調。
觀音殿東側由北向南第四尊降三世明王雕像,身體比例為 1:4,整個雕像大致分為三部分,肩部以上的部分、肩至腰的部分和腰部以下的部分,所占空間比例基本相同,身體左右平衡。
觀音殿西側由北向南第四尊步擲明王雕像,身體比例為 1:5,整個身體上下協調,結構合理。
雕塑與繪畫的關聯甚為密切,觀音堂八大明王雕像身體所繪的顏色與《大妙金剛經》中描繪的八大明王造像在色彩上基本接近,但服飾的色彩則以灰綠、灰藍、赭黃等幾種色調為主,這也與契丹人的服飾顏色有相通之處。每尊雕像的背部及腿部彩繪幾乎完全脫落,從現存的彩繪部分可以看到彩繪的手法以平涂為主,色彩均勻、鮮亮。胡須以單線勾勒,體現了中國畫中白描的特點。
四、結語大同觀音堂八大明王雕像和石雕四大天王雕像運用寫實的風格,將圓雕、浮雕、線刻和鑲嵌表現手法相結合,它以遼代社會的思想意識形態為基礎,生動細致地展現了遼代民間藝術的雕刻特點。
其他人閱讀了
作者:嘉祥石雕廠 歐陽廣彬石雕藝術
石雕牌坊制作中國第一品牌
本文m.openpad.cn版權所有,未經批準轉載必
上一篇:嘉祥雕刻制作的五大步驟是什么
下一篇:石雕該怎么追求文化品位和民族特色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