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鎮市寺廟牌坊
發布時間:2014-04-20 15:58:32 閱讀:7335
產品名稱;寺廟牌坊
英文名字;Temple of St. Paul
石雕牌坊簡介;內蒙古豐鎮市金龍大王廟坐落在市區東郊小石元山峰上。據《豐鎮縣志》載:該廟始建于遼天慶五年(1115),原址位于今廟后側有幾座石雕牌坊,有小祠,祭祀金龍大王。清嘉慶十九年(1814)移建現址重修,建大殿三楹、寢宮三楹,以后又多次重修增建望海樓、牌坊、廚房、保嬰圣母祠、增福財神祠等。
金龍大王廟牌坊為二柱一間一樓結構,因以木構為主,故稱其為木牌坊,該牌坊坐北向南,懸山頂式,頂覆青瓦,脊飾望獸,立柱木制,由夾柱石及依柱石固定,其大字板題書“云門”二字。云門即山門,也借指寺廟。花板彩繪“東岳泰山”及松、竹、梅、蘭圖案。金龍大王廟,簡稱大王廟,至于這位大王是哪路神仙,已經少有人知了。也難怪,這座小廟的名稱始終如一,但里面的神們1卻換了一茬又一茬,當初供奉金龍大王,而今主殿卻換成了觀音菩薩,另供財神爺,還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那位金龍大王早就無影無蹤,不知到何處落腳去了。
金龍大王,全稱“金龍四大王”。關于這位大王的身世,歷來有多種說法。《金龍山圣跡記》載;金龍四大王為“謝公緒,會稽諸生,居錢塘安溪,宋謝太后侄也。三宮北行,公投酋溪死,門人葬其鄉之金龍山。明太祖呂梁之捷,神顯靈助焉,遂救封金龍四大王,立廟黃河之上”。《山東通志》稱泰山金龍四大王廟“神為南宋謝緒,行四,錢塘人,隱金龍山,宋亡投曹水死。明天啟四年,以擁護渭河封今號”。由此看來,金龍四大王就是一位水神了。話又說回去,豐鎮小石元山,原來臨近湖泊,當地人稱之為海子,望海樓就是據此修建的。另外,在大王廟的西邊不遠處,還有一條飲馬河,如此環境,才在小石元山建起了一座大王廟。后來,海水干枯,海底變成了草灘,河水亦已斷流,幾近故道。水沒了,那位水神也就沒人理了。
豐鎮的牛王廟在市區北山東麓,依山勢而建,廟宇坐西向東,面臨飲馬河。牛王廟正名靈巖寺,始建于清咸豐二年(1852),歷代有所增建,后,隨著豐鎮與外蒙牲畜交易的發展,這里成了重要的商貿集散地,當地車、僑行、牙紀、毛店等行會為了祈求神靈保佑,在寺內供起了牛王神及馬來戶王神,靈巖寺的名稱也就逐漸被午王廟取代了。牛王廟的山門、正殿、鐘鼓樓、戲臺、碑刻、僧舍、客室、廚房等建筑都在20世紀60年代末被拆毀,現僅存靠山而建的兩間禪室、影壁及兩座石牌坊。這兩座木牌坊一前一后,均建立在懸崖之上,樓頂凌云,氣勢非常雄偉。第一座木牌坊為兩柱一間一樓四俄桿結構,懸山頂式頂以青瓦覆蓋蓋,正脊飾獸,檐下正面掛“心情舒暢“木刻大字板,立柱前后輔以俄桿,坊后為“福”字影壁。
第二座石雕牌樓位居上端為四柱三間三樓八戰桿結構,歇山頂式,明樓檐下為“錦繡河山”木刻大字板,立柱由夾住石固定,前后鋪設哉桿支撐,坊前原有石獅、石旗桿各一對,現尚存一獅,其余均被損毀。牛王廟曾是豐鎮名勝“寺朝霞”所在處,《豐鎮縣志》記載著當年的美景;山寺朝霞在城東北隅靈巖寺,素依山之麓筑九十九級而至其巔,回欄曲折處有禪室二,負山面水,盤踞云間,憑欄遠眺,河東場,星羅棋布,云幻,紅娘諸山亦送青于幾席之上,當月落天曉日將出時,霞光射來,樓閣樹石俱成赤色,而于積雨界后尤奇。”“心情舒暢”、“錦繡河山”,想必是出于這樣的佳境而題之的。1996年,.豐鎮金龍大王廟、牛王廟均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公司介紹_石雕廠制作理念
下一篇:藥王邳彤石牌坊介紹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