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石雕_觀音浮雕介紹
發布時間:2011-10-20 19:00:01 閱讀:7859
寺院石雕介紹:山西新絳縣縣城西北17公里的光村的福勝寺,是元代、明代雕刻遺址,保存不少元代石雕像。如大雄寶殿中,供奉阿彌陀佛.、觀音雕刻和大勢至三圣雕刻、還有寺院山門、石雕牌坊等,三圣背光的后墻上,塑有素有盛名的石雕渡海觀音像。
石雕渡海觀音像高166厘米,立在壁上,是和真人等大的圓雕像。觀音石雕的身邊是浩森的碧綠海水,用浮雕技法塑成。聰明的古代石雕藝術家把圓雕和浮雕相結合,形成真實的渡海場景,下部海濤洶涌著大浪,上部浪花漸漸變小,有遠小近大的透視感,表現了海的遼闊旁邊有一個石雕龍頭探出水面,龍頭的上方有一個石雕麒麟雕刻的十分精美,觀音的臉相是一位中年女子,成熟沉著,具有母性的慈悲,與那天真無邪、流露著青春微笑的少女型觀音不同,似更能救濟苦海中的世人。眾多的寺院石雕觀音都沒有這樣的水平。 一道祥云倒掛而下,由觀音的駐地普陀山而來,云中有龍隱現(據說是龍王的兒子,叫做朝天吼,就是觀音的坐騎也有人叫做石雕貔貅),觀音就站在龍頭之上,駕云乘龍,飄過茫茫大海,衣裙迎著颯颯海風飄動。云下有參拜的善才童子雕刻像,可愛地雙手合十。他的出現更突出了觀音的慈善。渡海觀音是恬靜和善良的,側身俯視,望向苦海中的大眾,若有所思,又若有作為,并不只是美麗而已,更像一位慈母關懷著自己的孩子。大殿內還塑著石雕十八羅漢,它們和觀音共同組成完整的意境。渡海觀音體態生動,人物、祥云浮雕和海水渾然融為一體,使整個造型達到了完美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
其他人閱讀了;四川樂山石雕大佛是怎么建造的呢
上一篇:節孝石雕牌坊石牌樓介紹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