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北方石雕牌樓的結構和風格
發布時間:2012-03-23 00:00:14 閱讀:7666
一、石雕牌坊的結構形式介紹;石雕牌坊的在民間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早中時期,就已出現,但明早期的門樓相當簡單。真正在民間蓬勃發展大致是在明末清初時期,當時繁盛的經濟以及明末江南奢靡之風的影響下,使得石雕牌樓走向繁榮時期,并在結構上逐漸向定式發展,一些牌樓的基本構件,大致在這一時期基本成形,如:上枋、下枋、字牌、兜肚、垂蓮柱、斗棋、棋墊板(棋眼壁),結構如圖2-1所示。所要說明的是:當時上下枋在同一平面,垂蓮柱一般為仰覆蓮,而且柱身長度_直延伸至下枋,柱式有方柱、圓柱、瓜楞柱等幾種,圓柱與瓜楞柱較早,方柱較晚,其形式可能受當時建筑門窗或室內家具腿的形式影響。請閱讀;江南石雕牌坊石牌樓的雕刻特色
2.石雕牌樓的結構過渡期
在乾隆早期的蘇州石雕牌坊門樓中能發現一些結構有些變化的門樓,其與眾不同的地方體現在比一般門樓多幾對垂蓮柱,有的多達三對,也是兩兩分布于門樓兩邊。這是從短柱過渡到長柱的一種中間形式,引起這種形式的原因之一為乾隆后期的石雕牌坊上下枋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呈倒階梯狀排列,上枋的位置最突出,而短的垂蓮柱與后來的這種形式比較適合。如果過長的話,結構上肯定不夠牢固,而且容易遭外力損壞。所以這種過渡時期的石牌樓一方面有為了適應新變化的短垂蓮柱,但也保留了原來長的垂蓮柱。這一時期因為出現了倒階梯狀排列的枋面,上枋與字牌之間有了一定的距離,才出現新的構件--掛落,掛落形式多樣,但以方回云紋結合花草紋的形式多見,可能是受當時家具中牙板裝飾的影響。乾嘉時期是掛落發展的鼎盛期,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嘉慶以后,掛落基本成定式,直至消亡。
3.石牌坊的結構成熟期
乾隆時期直至民國,基本構件和結構定型,門樓形式程式化(圖2-1)。上下枋的字牌形式不再是在一個平面上,形式為上枋、下枋、字牌三者呈倒階梯狀排列,從側面看,上枋最突出,中間字牌位置處于中間,下枋最縮進,門樓形式比較有層次感,下枋下端有掛落裝飾,垂蓮柱垂于上枋邊際,且較短,成為短柱,只略長于上枋。柱身為方形。這一形式一直影響到民國。垂蓮柱頭形式變化多樣,一般柱頭裝飾已不用明末清初肘的仰覆蓮,形式多樣,早期有凈瓶頭、蓮瓣芙蓉垂頭等,后期則一律用花籃頭作為裝飾。
牌坊樣式-三門沖天式牌樓
同樣是石牌坊,也劃分為南方風格石牌坊和北方風格的石牌坊。南方和北方石雕牌坊就有許多差別。以斗拱、垂蓮柱等結構區別最大。
石雕牌坊牌樓雕刻的發展歷程及裝飾風格與題材
蘇州石雕現存最早的遺跡(在蘇州市內)是玄妙觀三清殿的宋代石雕須彌座,面闊三間,高1.75m,式樣合于宋《營造法式》,而更趨繁密。
蘇州石雕牌坊屬于南方風格的代表,牌坊藝術的蓬勃發展當在明清,在清乾隆時期達到頂峰。
轉載請注明: 轉載自中國石雕牌坊石牌樓制作第一廠家電話13791739397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 (http://m.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當前位置: 首頁 > 石雕牌坊
上一篇:嘉祥雕刻制作的五大步驟是什么
下一篇:走向現代的嘉祥石雕牌坊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