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象生和石雕神獸的起源是什么
發布時間:2011-09-03 21:24:34 閱讀:6593
石象生制度起源很早,秦漢時期早已在陵墓前立石象生,最早時立的是神獸,后來又命文武大臣的塑像。人們把陵墓前立的文武大臣石雕像稱為“石翁仲”,據史料記載,翁仲確有其人,他是秦始皇時期的一名大力士,姓阮名翁仲,相傳他身高1丈3尺,勇猛超人。秦始皇命他守護臨眺,防范匈奴的侵擾,匈奴人俱怕阮翁仲,不敢動彈。翁仲去世后,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于咸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咸陽,遠遠望見該銅像,還以為是真的阮翁仲,不再再靠近。后人見阮翁仲塑像能起到威康作用,便把立于宮殿、寺院、廟堂或陵墓前的銅人或石人稱為“翁仲”。可見陵墓前安置翁了和冶于秦代,但是至今沒有發現有實物留存。目前最早能見到石象牛實物的是西漢霍去病名將墓前的石獸,立有石馬、石虎.石牛,石象等獸類。最為宏渾的當數位于南京附近的南朝陵墓前的石獸。
南朝歷經朱、齊、梁、陳四朝,目前留存下來的護墓神獸均用整塊巨石雕琢而成,體積感很強。神獸形體方硬而多棱角,顯得厚重堅實。陵墓前的護墓神獸主要有三種形式:天祿、石雕麒麟與辟邪。三種石獸形態}K本相似,均體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張齒露,目含閃光,頸短而闊,長舌垂于月匈際,作仰天長味狀。腹部兩側刻有雙翼,四足前后交錯,利爪畢現,縱步若飛,似能令人聽到其行走的腳步聲,神態威猛莊嚴了自們之間的區別在于:天祿頂部雕飾雙角,麒麟為獨角,而辟邪則無兔。在南朝陵墓石刻中,大祿與產麒麟僅見于帝陵.辟邪則專用于諸侯王墓,等級嚴明,不能隨意膺越更改。石雕貔貅天祿、麒麟是靈異瑞獸泊把置在帝王陵前,象征“君權神授”的至尊地位;辟邪,用于驅走邪穢和不樣,其規格雖低于麒麟,但其宏渾的氣勢卻可和麒麟媲美。無名的古代藝術家們在到繃佳刻整體感的基礎上,更注豁申獸的夸張和變形,卻又表現得生動而自然,顯削士美而有生氣。獸身上的紋飾更為它們增添了神美和都香 。
位于西安附近的唐十八陵墓前的石雕神獸,不僅表現了外在形式的高大宏偉,更在于精神內涵的充實大氣。這種氣度不是有意的裝扮,而是自然的流露,從天祿、石獅、翼馬等神獸上我們都可從期士碩的塊體結構中感受到它的充實、富麗和魄力。
上一篇:石雕公司介紹_石雕廠制作理念
下一篇:石雕牌坊喜歡雕刻上面圖案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